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强效止痛针,以及癌症止痛药哪个效果最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来源:良医汇患者指南
今天来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
对于癌症末期的病人,只能靠止痛药维持生命,还有意义吗?
或者说,现有的止痛手段是不是只在延长病人的“痛苦时间”呢?
这是一个悲伤的问题,也是一个有认知误区的问题。
在这里,针对这些误区我不妨做做科普吧:
误区一:癌症末期已经无法治愈,所以不必治疗用药这当然是不对的,癌症末期仍有治愈的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可以通过抗肿瘤治疗实现带瘤较长期生存,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这部分病人当然也值得去用药治疗。
那对于那些既无法治愈,又没有办法控制肿瘤发展的癌症病人,也依旧建议入院治疗吗?
是的。
因为这个时候,不治往往比治更难过。
比如癌症全身扩散后的疼痛、水肿、高烧、无法进食等等症状不处理带来的折磨可能远胜癌病,为了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必然是要配合治疗缓解它们的。
但这时候的治疗已经不以抗肿瘤治疗为主了(因为在这时候效果极微),而是尽可能的用药缓解病人的不适感。让病人更舒服体面的生存。
误区二:癌症疼痛要靠打止痛针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是打止痛针,到了医院,很多病友第一句就是“医生,给我打一针止痛针”。
有时候觉得配的止痛药不够给力,第一个要求也是:医生,能不能改止痛针?”
其实,针对癌病患者很多时候,并不需打止痛针,而是用口服止痛药。
癌症疼痛尤其如此,因为癌症疼痛是慢性疼痛,不是痛一下就没了,而是很可能一直几个月持续的长期疼痛。
止痛针基本都是短效的,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偏大。如果靠打止痛针,到了癌症末期,每天得打很多次,形成耐药性,到最后必然会是越打越多的恶性循环。到时候屁股都打烂了,效果还未必好。
因此止痛针一般用于那种不需要长期止痛药的情况,比如手术后麻醉过后的疼痛,可以打止痛针临时过度一下,只针对术后那一两天。
专门针对长期的、一直持续的癌症疼痛,不能靠打止痛针。
目前是以口服为主,而且是口服长效缓释制剂,达到一个稳定的输出。
如果遇到临时爆发痛,也是以口服即释的吗啡为主(偶尔也可以打吗啡针,但不是杜冷丁),有时可以肛门用药,或者用贴剂,必然芬太尼透皮贴剂,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总而言之大家想象中的“打止痛针”并不是主流手段。
误区三:用止痛药是为了延长癌症病人的痛苦,所以没必要很多末期病人都会说“我不要痛苦的活着“。
但如果因此不打止痛针就是本末倒置。
首先,止痛药本身并没有抗癌、延缓寿命的功效,用它只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达到“我不要痛苦的活着“的目的。
止痛药对肿瘤本身没有控制作用,不会缩小或控制肿瘤的生长,也不会直接延长生存时间。
当然痛苦少了,对身体有好处,是可能会活得久一些。但这种状况下,既能减少痛苦又能活得久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小时候,总是想象神医能治好一切病痛,起死回生的传奇——如果治不好就是医术不精。
等长大了,才发现浩瀚学海中人类的渺小。有那么的顽疾、绝症与新型病种无法解决,或许现在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反而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事都显得那么“无能为力“,这但这并不是“放弃“的理由。
尚记得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生命诚可贵。每一线生机都值得被争取,每一日时光都理应被珍惜。
即便力量微薄,也愿尽己所能给每一位患者最好的体验。
2017年8月,戴阿姨(化名)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确诊后她一直积极进行治疗。然而,在4年多的治疗时间中她“收获”无数的打击,第一次治疗后仅一年多体内的癌细胞就再次复发。
复发后,戴阿姨再次进行化疗让病情得到了缓解,这次只持续了半年时间,癌症又再次复发了。心灰意冷的戴阿姨不愿意再承受治疗带来的痛苦,于是拒绝就医选择让肿瘤“自由生长”。
偶然的机会下,戴阿姨的家人听说了CAR-T治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她去了深圳的医院就诊。入院时,戴阿姨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癌症的折磨她整个人消瘦不已,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左臀部几乎被肿瘤“侵占”了、出现了严重的溃烂。考虑到戴阿姨的身体情况,医生在综合分析后建议她进行CAR-T疗法。
家属也同意了医生的治疗方案,2022年,4月16日戴阿姨接受了CAR-T细胞回输,5月5日顺利出院,回输一个月后,戴阿姨回到医院复查,奇迹发生了——经全身PET/CT检查,肿瘤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状态。
戴阿姨成为2021年6月我国首个获批上市CAR-T药品的深圳首位应用者,且在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完全缓解。
CAR-T疗法竟能治好本想“等死”的人,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疗法?跟随小艾来具体了解。
一、120万抗癌神药上市一周年,效果究竟怎么样?去年6月,高达120万的中国首个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的上市,引起了全网热议,CAR-T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进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用该疗法需要先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取出,在体外导入可识别肿瘤特异抗原的CAR(受体基因),让T细胞具有杀灭癌细胞的能力。随后在体外对T细胞进行扩增,最后回输至患者体内,让“改良版”T细胞对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赶尽杀绝。
据了解,传统治疗手段针对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只有26%,中位生存期仅有6.3个月(该结果是基于603例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瘤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
经过一年的时间,如今阿基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已经应用超过200位患者,瑞金医院的数据显示,目前经过CAR-T疗法的患者超过30名,可评估患者的数量为19个,这些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94.7%、完全缓解率为63.1%。相较于传统疗法,CAR-T疗法的优势尽显。
这时有人要提出疑问了,虽然CAR-T疗法的治疗效果好,但120万一针也太贵了吧?是不是在漫天要价?
二、120万元一针支值不值,凭什么这么贵?别看120万一针卖得这么贵,一年的时间,研发本钱都没有赚回来。阿基仑赛注射液的累计研发投入高达6.75亿元,以目前200位患者来计算,总销售额为2.4亿元。
为啥CAR-T这么贵?
1、成本贵
CAR-T药品尚处于新药阶段,在研发、储存、管理等成本上是非常高昂的。而且产业链在国内并不完善,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2、制作贵
除了成本以外,CAR-T治疗还是个“一比一私人订制产品”,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细胞,而后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癌细胞的信息特征等定制CAR,每个患者的药品都不同,无法通用的药品,价格自然也下不去。
CAR-T疗法的价格昂贵,对其副作用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江千里指出,CAR-T疗法制作的T细胞在进入体内后也可能会产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现象,在治疗时可能会杀伤B细胞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可能会引起发烧、头痛、脑水肿、肺水肿、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一些身体脆弱的甚至会出现休克等威胁生命的副作用。
也就是说,CAR-T疗法的治疗效果固然好,但也要在适合自己的前提下进行。钱要花在刀刃上,综合自身的适应症再去考虑是否适合CAR-T疗法。
三、哪些患者能使用CAR-T?CAR-T疗法适用于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也就是使用常规治疗没有用,而且B细胞肿瘤上携带CD19抗原的患者,江千里主任提醒,一些体内肿瘤数量多的患者,开始时可以使用放化疗等杀伤肿瘤细胞的手段,在体内肿瘤负荷减少时再去综合适应症考虑是否进行CAR-T疗法。
在使用CAR-T疗法时,要注意这三件事:
1、加强营养
治疗期间患者的营养需要加强,注意多补充蛋白质,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癌细胞。
2、注重身体清洁、预防感染
患者在治疗期间免疫力比较差,尤其是回输之前还要进行化疗,对免疫系统可能会造成损伤。注意皮肤、口腔、私密处的清洁,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预防感染。
3、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医生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以及排便情况,尤其是查出腰部、耳朵后、皮肤、黏膜等是否有水肿、发红的细胞炎症因子反应的情况,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
值得提醒的是,CAR-T疗法结束病情得到完全缓解后并非就高枕无忧了,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前两年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可以间隔半年复查一次,通过复查可及时发现肿瘤是否有复发迹象,还能帮助监测CAR-T细胞的长期毒副反应,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抗癌不存在神药,任何药物的使用都要遵从适应症,也存在副作用,效果不能盲目夸大,尤其是现在CAR-T热度高涨,一定要理性看待,不要被一些打着CAR-T疗法幌子实则卖假药的不法分子欺骗。
参考资料:
[1]《深圳首例!120万一针“救命药”,淋巴瘤完全缓解》.南方plus客户端.2022.5.31
[2]《CAR-T全流程管理之长期随访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2021.11.11
[3]《国内首个CAR-T产品上市一周年晒成绩单:已惠及200余名淋巴瘤患者》.南方plus客户端.2022.06.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