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引起贫血一般都是什么类型)

2023-08-25 20:51:16
肿瘤知识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贫血最常见的症状(癌症引起贫血一般都是什么类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贫血最常见的症状,以及癌症引起贫血一般都是什么类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贫血的另类表现

来源:生命时报

全球约有30亿人存在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但由于症状十分复杂,有些甚至看起来完全不相关,让人难以察觉。

心悸、头痛、头晕。这些都可能是贫血的迹象。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时,心脏、大脑必须更努力地工作,以获得充足的氧气。于是,心脏会加速或不规则跳动,出现心悸;大脑则可能会扩张血管,引发头晕头痛;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心脏肿大,甚至心力衰竭。

呼吸急促。如果各大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机体为了吸入更多氧气,便会让肺部过度代偿,导致呼吸急促。

疲劳虚弱。疲劳是贫血的最常见症状。由于没有足够的氧气进入细胞,身体无法利用营养物质来供能,患者便会疲劳、虚弱。

腿脚发痒。血液中铁含量低会导致不宁腿综合征,表现为腿会不由自主地移动,患者的脚部、腿部也可能出现爬行感或发痒感,尤其是晚上。一般来说,服用补铁剂有助缓解症状。

皮肤苍白。皮肤苍白也是贫血的常见症状,可表现在面部、牙龈、下眼睑、嘴唇内部等任何部位。比如健康人群的下眼睑内部是亮红色的,但贫血患者是浅粉色或黄色。

手脚冰凉。由于贫血,患者四肢血液的供应减少,即使在温暖的季节也可能因血液循环不良而手脚冰凉。

焦虑。如果突然心跳加速、开始莫名的焦虑,也有可能是贫血导致的。缺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缺氧,从而引发焦虑。如果长期如此,最好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病因。

临床中,治疗贫血需先找对病因,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生活中,大家可适量进食含铁量高的食物,比如牛肉、深绿色叶菜、坚果,乳制品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以及柑橘、豆类等叶酸含量高的食物,有助缓解症状。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果然!一得癌,各种考验“接踵而来”:出现贫血,教你3招应对

与以前相比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不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的前提下,很多人经常会有乏力消瘦乃至面色苍白等贫血不适症状,很大部分人会认为贫血是正常的且可以治好的小病,殊不知,很多肿瘤也会引发贫血。

目前发现,贫血患者血液中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会减少,甚至会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并且临床会通过患者血液检查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来判断是否有贫血的症状,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至各个器官并维持机体正常运作,血红蛋白数量不足直接导致贫血。

一般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以及孕妇小于110g/L都可以确诊为贫血。

贫血患者因为血红蛋白数量不足而容易有头晕乏力、懒言少语或心慌气喘等不适。

短期贫血可能对生活的影响不明显,但是长期贫血则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甚至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并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特别是癌症患者长期贫血会使患者食欲不振并有营养不良的症状,也会加重癌症病情或者影响癌症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统计发现,全球有大约三十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的问题,并且每年因贫血而死亡的人数也不断攀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癌症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病率甚至在60%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癌症肿瘤患贫血?

•肿瘤这个疾病本身就存在血丢失的情况,比如肿瘤病灶出血、肿瘤手术失血以及肿瘤浸润骨髓等都会导致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问题。

•癌细胞会不断抢夺正常细胞的营养,并使癌症患者有营养吸收障碍、肾功能受损等问题,尤其是转移到身体骨髓部位就会抑制造血细胞的活性,也是诱发贫血的一大原因。

•癌细胞会扰乱患者的免疫功能,容易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成分元素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脏功能受损后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继而诱发慢性贫血。

•化疗药物容易加速红细胞的凋亡,另外化疗治疗也会引发骨髓抑制的副作用,此时癌症患者体内造血细胞功能也会受到干扰并导致癌症患者会有贫血症状。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长期贫血且不及时纠正,其实会对癌症的预后以及患者的生存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处理好癌症患者的贫血并发症也是治疗癌症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抗癌路上如果出现贫血,一定要及时干预。

首先,对于癌症引起的血丢失引起的贫血问题,一般建议要积极的治疗且治好癌症肿瘤可以较好的改善贫血问题。

其次,对于化疗引起的贫血问题,一般在化疗结束后骨髓功能恢复后贫血症状会逐渐缓解,但是对于化疗引起的严重贫血症状则需要考虑进行促红素治疗,另外由于输血可能会给癌症患者带来不好的副反应,因此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输血的手段。

最后,营养障碍引起的贫血问题一般可以考虑通过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者口服叶酸片治疗,期间饮食也要清淡并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

所以说平时我们认为无关紧要的贫血症状也可能是癌症引起的,因此生活中出现了贫血的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癌症筛查以防范于未然。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60%肿瘤患者会出现贫血,病因为何?饮食和用药如何改善?

贫血是指人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一种疾病,常用血红蛋白浓度进行诊断。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食欲下降、面色苍白等。2012年国内调查显示,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约为60%,其中消化道癌、乳腺癌、肺癌等发病率较高。如果肿瘤患者患有贫血,血红细胞将不能有效地将氧气输送给身体其他细胞,可对肿瘤放化冷疗的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肿瘤合并贫血患者的合理治疗。

贫血对肿瘤患者的影响相对于其他非肿瘤慢性贫血患者,肿瘤合并贫血患者更易出现各种状况,如在轻度贫血时即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食欲下降等症状,且贫血患者的乏力是一种慢性持续的疲劳感,即使活动强度不太大,也会感到与活动强度不成比例的疲乏,并且很难在休息后获得满意的缓解,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贫血会加剧肿瘤乏氧,而乏氧不仅会导致肿瘤恶性进展,也会影响多种抗肿瘤治疗的效果。那么,肿瘤患者伴随贫血的患者该怎么吃呢?

肿瘤伴贫血的常见原因

1、营养缺乏:肿瘤患者由于胃肠手术及放化疗等多种原因使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如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摄人或吸收减少,同时消耗或丢失增加,造成贫血。其中肿瘤患者单纯或混合性缺铁性贫血的比例较高,约占肿瘤患者的32%-60%。

2、放化疗副反应:由于化疗药物及放疗等副反应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生成减少,造成贫血。

3、慢性炎症:肿瘤患者常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导致机体对铁原子的转运、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引起功能性缺铁性贫血。

4、失血性贫血:消化道肿瘤及大手术等可能导致机体慢性或急性失血,造成血细胞丢失增加,导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如下:

缺铁性贫血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常常因失血、膳食铁的摄人或吸收利用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因缺铁性贫血的程度而异。轻度贫血首选膳食治疗,中、重度贫血建议在食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

1.膳食治疗。确诊贫血后,调整膳食以进食更多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是贫血的基础治疗,目的是给机体提供更多的造血原料。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适量多吃富含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巨幼细胞性贫血应注意摄人富含叶酸或维生素B12的食物。然而,尽管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含量也不少,但因其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因此素食人群铁的摄人量应较平衡膳食人群更多。

贫血的饮食原则包括:注意平衡膳食,在此基础上适量增加富含血红素铁、蛋白质、叶酸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及维生素C等促进铁吸收的食物(见表)。如每周吃1-2次动物血或肝脏,贫血纠正以后每个月吃一次动物肝脏,起到一定预防贫血的作用。另外,吃饭时注意不要喝茶、咖啡或牛奶,因为其中的草酸、钙等成分会降低铁的吸收。

2.药物治疗。对于中度以上贫血或者已经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往往很难通过膳食进行纠正,一般建议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可以选择口服铁剂治疗,包括片剂、肠溶衣片剂、缓释片剂、胶囊、液体和滴剂,建议两餐之间空腹服用,这样吸收效果最好。副作用包括:恶态心、呕吐、便秘、腹泻。肠溶片消化道副量作用较少,但吸收率会低一些。补铁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针对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可口服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对于炎症相关性贫血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静脉补铁,结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而对于放化疗导致的贫血可采用升白药物治疗。一般贫血治疗需要2周至1个月的时间才能将铁储备完全补上,建议1个月后复查血液学指标,再调整用药。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5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