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患者年龄分布,以及癌症患者的抗癌经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近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中华肿瘤杂志》发表了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这篇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最新数据分析。
在中国,各个省份里那种癌症最为高发?各省份癌症有什么特征?继续往下看,带大家了解各自家乡的患癌情况以及预防筛查小知识↓↓↓
全国数据:肺癌位居榜首
2023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中华肿瘤杂志》上公布了我国最新的恶性肿瘤流行数据,并首次公布了各省份主要癌谱流行情况。
数据情况
由于全国数据收集、整理和核查等需要时间,癌症数据报告通常有一定延后。截至2019年8月31日,国家癌症中心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2个登记处提交的2016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51个,县和县级市431个,以估计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最终,《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以下简称“报告”)纳入487个符合数据质控标准的登记处,共覆盖人口3.8亿人,其中城市人口1.92亿人、农村人口1.88亿人。
当前我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如何?各地癌症高发类型有哪些不同?常见的癌症有哪些?根据报告数据,我们能够得到解答:
【图源中华肿瘤杂志:2016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种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例数顺位(图中数字代表各癌种在对应省份的发病例数顺位)】
报告显示,从发病例数看,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16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约82.81万,是排名第2位的结直肠癌(40.8万例)的2倍。
胃癌、肝癌、女性乳腺癌分别位列第3—5名,发病率均超过30万例。前5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27%。排在第6—10位的为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发病数均超10万例。
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尽管当前仍然处于较高的发病率水平,但是已经显示出快速下降的趋势。
图源《财经》杂志
各省情况
这次的癌症流行报告首次公开不同省份人口的患癌情况,通过数据显示,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病及死亡率呈现出地区差异:
如较为典型的鼻咽癌,是广东省高发癌症第6位,但在中国整体癌症发病率却排在第20位,鼻咽癌甚至被称为“广东癌”。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孟瑞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中国;而中国专家粗略统计发现,中国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华南六省,其中广东位居首位。
而天津、浙江和新疆地区的人更易患甲状腺癌,这种发病率中国居第7位的癌症,在以上地区都居第2位。
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地区的人不易患食管癌,尽管这种癌症发病率在中国居第六位,但在以上地区都位居第15位左右。但肾癌在北京和上海的发病率,却显著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均进入地区癌症发病率前十,而该类癌症的发病率在中国整体排名第15。
不仅癌症种类高发有地域差别,且根据地区发展程度的高低,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高发为主。但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仍然呈现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高发,同时伴有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位居前列的情况。
图源《财经》杂志
预防肺癌:吸烟是主要因素
2016年我国癌症患者数据显示,每年新发406.4万恶性肿瘤,其中肺癌的发病数是82.81万例,高居第一;肺癌也是癌症致死最多的恶性肿瘤。
“肺癌不仅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也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一科主任医师刘喆表示。
图源网络
吸烟是患肺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器官,是人体与外界交流的一个“窗口”,因此受外界有害物质因素的影响较大。肺癌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但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0%以上是由吸烟或被动吸烟引起的。
“我们常说3个‘20’很重要——吸烟20年以上者,20岁以前开始吸烟者以及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只要达到以上3条中任何一条,就很容易患肺癌。”(刘喆回应)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2007—2017年全球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19.2%,但2018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超过50.5%。
据研究发现,戒烟越早,健康获益越大,寿命延长越多,戒烟5年者比一般吸烟者(每天1包)的肺癌死亡率下降,或接近于不吸烟者的死亡率。戒烟10年者肺癌的发生率降至非吸烟者的平均水平,因此控烟和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和主动的方式之一。
图源网络
肺癌的三级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肺癌大国。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我们能够做些什么预防肺癌的发生呢?
肺癌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干预;二级预防是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达到肺癌的早诊早治;三级预防为康复预防。将三级预防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降低肺癌病死率:
图源人民日报
Ⅰ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目标就是防止肺癌的发生。对能够引起肺癌的各种体内外致病条件都积极规避预防,将患癌的可能扼杀在摇篮里。包括:控制吸烟、改善环境、加强职业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肺癌,定期查体、科学健康饮食以及化学预防。
Ⅱ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包括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尽可能筛查高危人群,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定期应用X线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手段。发现可疑情况,再作进一步检查。英国、日本、美国的多项研究证明,90%的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后生存期>10年,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感到惊慌,在生活中应提高安全意识,警惕身体的异样,及时前往专业医师处咨询,以免麻痹大意,或偏听偏信游医、偏方等,坐失良机。
Ⅲ级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对确诊的肺癌患者给予及时、合理、综合有效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有效防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注重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尽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筛查预防:哪类人群筛查
确诊癌症,在我们看来似乎一直都约等于着死亡通知,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1/3的患者积极治疗后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防癌体检≠常规体检
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一级预防,防癌体检是及早发现癌症的重要途径,但大家需要注意:防癌体检并不等于常规体检,只是做每年的日常体检,是不一定能够查出癌症隐患的。
防癌体检,特指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我们做防癌体检,要根据年龄和既往的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到专业的机构进行。
尤其是当我们的身体发出相关的报警信号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图源人民日报
不同人群的癌筛清单
做癌症筛查前,大家也有必要了解常见癌种及其高危人群,在前边所提的《报告》中显示,就表现出男女高发癌症也有所区别,大家需要结合自身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初步选择筛查项目。
图源《财经》杂志
>> 全人群高发癌症
· 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为50~75岁;每年吸烟大于等于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长期被动吸烟者(基本每天接触,超过20年);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遵医生建议,或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监测。
图源网络
· 肝癌
高危人群:年龄40~69岁;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毒者;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如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
图源网络
·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年龄45~74岁;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曾患肠道息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长期(近2年持续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肛肠症状。
筛查方法: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每1~3年做一次粪便 DNA检测;每5~10年做一次精细放大肠镜检查;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图源网络
· 胃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长期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有可能致胃癌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喜食高盐或腌制饮食等;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筛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程度,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幽门螺杆菌检查,判断有无感染,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当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图源网络
>>女性高发癌症
· 乳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有50岁前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有对侧乳腺癌史;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筛查方法:彩超检查,45岁后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摄片检查。
图源网络
· 宫颈癌
高发人群: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现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子宫颈原位腺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女性。
筛查方法:年龄24~29岁者,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年龄30~64岁可选择每3年一次的细胞学筛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筛查;如果细胞学与HPV筛查都是阴性,可改为每5年一次;年龄65岁以上者,若过去10年内,连续3次细胞学筛查为阴性或连续2次HPV阴性,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不需要再筛查。
若宫颈病变曾达到CIN2-3级或有原位腺癌病史,应在病变自然消退或临床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
图源网络
>>男性高发癌
· 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龄40~69岁;喜食腌制、烟熏食品;喜食过烫食物、剩饭;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需胃镜检查,下一次检查时间以第一次检查结果而定(遵从医生建议)。
图源网络
·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岁以上;长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直肠指检,可每年一次;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可每两年进行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检测。
最后提醒大家:肿瘤早筛是一种个体化的体检方式,主要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筛查。
以年龄因素为例,一般来说,女性要较早开始癌症早筛,20岁起做宫颈癌筛查,30岁起做乳腺癌筛查。到40岁后所有人特别是高危人群建议开始做肺癌及胃癌、肝癌、食管癌早筛;到50岁后建议再增加直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早筛。因此,大家要根据不同的年龄节点,对发病率较高的肿瘤疾病进行重点筛查。
此外,癌症筛查并非“一劳永逸”,不同高危人群,应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定期筛查,如果发现癌症征兆,应及时确诊治疗~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生命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