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死前症状,以及癌症转移到骨头的症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一次记者在采访中问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王怀宇:肿瘤科永远避免不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患者命悬一线时,您内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他引用了加拿大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说:我想这是我们医界同仁们都印在脑海里、并奉为工作准则的一句话。
其实,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问题,但这不是单纯地等死,而是应该做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別,能者善生”,这样才能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终末期来临的征兆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阶段,一般会出现七个症状:瞳孔无反射、眼皮无法合上、对视觉和语言刺激反应减弱、脖子过度伸展、喉咙里有呼噜声、鼻唇沟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不同癌症还有一些特殊的征兆,比如肺癌晚期患者在死前一周呼吸时胸廓起伏很大;肝癌患者会出现浮肿、黄疸等。
癌症终末期病人在身体上有上述症状,心理上也经历着复杂变化,可能会愤怒、否认,可能妥协、接受,可能绝望,或者进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自己沟通等等。每个癌症患者所经历的心理过程都有所不同。
终末期癌症,还有必要治吗?所谓癌症的终末期,其实就是晚期癌症到了最后的临终阶段。这时,所有癌症治疗措施都已经无效,离生命的终结只剩有限的时光,通常不超过六个月,有时以三个月为界。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既然治疗措施已经无效,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肿瘤科的医生能做的大概只剩下安慰,以及少许的帮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在面对必然到来的死亡时所采取的顺势之举。临终关怀让我们理性接受死亡,舍弃不必要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治疗,转而去关怀病人,减轻他们弥留时刻的痛苦。
临终关怀强调的不再是如何治理癌症或其他病,而是如何让人可以得到更大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慰藉。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然而,临终关怀并不是在临别的患者耳边说些安慰话这么简单。我们需要知道临终患者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知道如何“有技术地”给予关怀。下面这些关于临终病人的知识,是常常被人误解的,学会这些才能有更好地关怀。
1.临终病人会冷吗?
临终病人常常处于脱水状态,且难以吞咽,无法补水。其循环的血液量也减少了很多,所以临终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这时,探望的家属会认为病人会感觉寒冷,于是帮病人加被子。其实,临终病人对体温已没有太多感觉,反而是绝大多数临终病人的手脚加盖了重量不大的被褥,都会感觉重得无法忍受。
2.临终病人需要输氧吗?
临终病人会因呼吸衰竭而觉得喘气困难。那么解决之道似乎就是给病人输氧。可实际上,临终病人已经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即便给她们供氧也没办法减轻他们的“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吗啡或阿片类制剂的合成麻醉剂减轻病人的喘气困难和焦虑感。
3.临终病人需要喂食和输液吗?
临终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是不是该用胃管喂食物和水,或者给病人输葡萄糖呢?其实,临终病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而脱水和缺乏营养还会造成病人血液里的酮体积聚,从而有止痛的效应,并出现一种异常的欢欣感。输葡萄糖会抵消掉这种感觉,而喂食则容易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而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的后果,让病人无法安静地离世。静脉输液能解决临终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水肿、恶心和疼痛。
4. 临终病人听不见了吗?
在临终阶段,甚至在死前的三个月,不少病人与外界的交流会减少。临终时,病人对别人的话也没有反应。不要以为这是拒绝关爱,或许他们已经听不见了。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话少了,是因为临终病人需要离开外在世界,和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临终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临终前一周,有56%的病人处于清醒状态,44%是嗜睡的,但没有一个处于昏迷状态;死前的最后6小时,清醒的占8%,42%嗜睡,其他昏迷。家属应抓紧与临终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也不要在最后随便说出口。
5.临终病人的呜咽是痛苦表现吗?
临终病人的口腔会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咙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咳咳声响,让人听了觉得不舒服,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但这时候给他们吸痰常常会失败,且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该把病人身体翻向一侧,把枕头垫高,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临终病人呼吸时还会发出呜咽声,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病人很痛苦。可适当用一些止痛剂,让临终病人可以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静离去。
总之,在病人临终时刻,我们应该让病人舒适而安静地离去,防治过度、无效的治疗。
参考资料:
[1]《迎接首个“中国医师节”,肿瘤科高能医生访谈录》.每日经济.2018年8月17日
[2]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4期
[3]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年第2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并发症,它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骨转移是癌症细胞从原发灶转移到骨骼的过程,最常见的原发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及早发现和治疗骨转移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骨疼痛和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一、骨转移的症状
持续性骨疼痛: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而不是暂时性的。患者可能会感到隐隐的疼痛或刺痛,甚至在休息时也无法缓解。疼痛的程度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
夜间骨疼痛:骨转移患者常常在夜间经历更严重的疼痛,这可能会打扰他们的睡眠。当患者躺下休息时,骨疼痛可能会加剧,导致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
疼痛的局部化: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通常发生在特定的骨骼部位,如脊柱、骨盆、肋骨或大腿骨等。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压迫或刺痛的感觉,疼痛可能会向周围的区域放射。
活动或负重加重疼痛:骨转移患者在进行活动或负重时,可能会感到骨疼痛的加重。这包括行走、上下楼梯或承重等活动。疼痛的程度可能因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而有所变化。
二、频繁的4个症状需引起警惕
骨折频繁发生:骨转移会使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如果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频繁发生骨折,特别是在轻微受伤或无明显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这可能是骨转移的迹象。
持续性疲劳和虚弱:骨转移可以引起贫血和疲劳感,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性的疲劳和虚弱。这是由于癌症细胞对身体消耗能量以及骨转移对正常骨骼功能的影响所致。
骨部肿块或肿胀:骨转移可能导致受累部位出现肿块或肿胀。患者可以观察到骨部的突出、异常增大或明显的肿块。这种情况通常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
神经症状:骨转移可能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导致神经症状的出现。患者可能会经历疼痛、麻木、刺痛、肌力减退或感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神经症状通常与特定的骨骼部位有关。
三、建议尽早治疗的重要性
密切关注症状:如果您出现了与骨转移相关的疼痛和其他症状,及早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医生将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骨转移。
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这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或骨强化治疗等。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骨转移的治疗通常需要综合的方法。除了针对骨转移本身的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癌症的治疗,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可能包括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综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支持性护理和疼痛管理:骨转移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支持性护理至关重要。这包括提供疼痛管理、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等。通过综合的支持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症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如何预防骨转移
提前发现和治疗原发癌症:对于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人群,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癌症是预防骨转移的重要步骤。定期进行体检、筛查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原发癌症,可以降低骨转移的风险。
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如果已经被诊断患有原发癌症,并接受相关治疗,务必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这可能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疗法等。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从而减少骨转移的风险。
维持骨骼健康:保持良好的骨骼健康对于预防骨转移至关重要。这包括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和久坐,以及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保持骨密度和骨质量,减少骨转移的风险。
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整体健康和癌症预防都至关重要。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减压的生活方式和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免疫力和身体的整体抵抗力,从而降低骨转移的风险。
定期复查和随访:即使已经完成原发癌症的治疗,也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定期的体检、影像学检查和相关检查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骨转移的迹象,从而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