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原位癌和癌症的区别,以及癌症患者血液癌细胞正常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仍局限于上皮层内,还未通过皮肤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
原位癌是癌的最早期,故又称为0期癌,偶尔可自行消退,通常不会危及生命,甚至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由于该阶段的癌细胞没有发生转移,此时如手术切除即可完全治愈,治愈后对身体不会造成重大损害,对生活质量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国内外绝大多数重大疾病保险合同均把原位癌排除在保险责任之外。要正确认识原位癌,须与原发癌、浸润癌相区别。
原发癌
原发癌是指原来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癌变。
通俗的讲,“原发”是指癌症的原发地,人体除指(趾)甲和毛发外,所有器官和组织都可以发生原发癌,如果癌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淋巴管等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则称转移癌。例如,肝癌发生肺部转移,医学上则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肺癌。应该说,原发癌包含了癌症发展的各个阶段,即:原位癌→浸润癌→向全身扩散和转移。
原发癌大多数情况下是属于早期癌症,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过系统的治疗,是可以康复的。肿瘤好医生特别推出基因检测服务,身体情况一手掌握!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吧!
浸润癌
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则发展成浸润癌,浸润癌无论是否发生癌细胞转移均符合重大疾病保险赔付条件。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由于原位癌只有少量细胞局限性癌变,难以被常规检查手段所发现,因此,目前临床上发现的癌症绝大多数属于浸润癌,原位癌的病理报告罕见。
转移癌
转移癌主要是指从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癌细胞转移而来。
转移癌是癌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随血液或体液运动,并在远隔部位或器官形成与原发癌同样类型的癌症。转移癌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发生部位必须是原发癌的远隔部位;二是癌症的性质必须和原发癌相同。只有恶性肿瘤才可发生转移,转移促使恶性肿瘤的扩散,对机休造成更大、更广泛的危害,同时也给癌症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癌症的广泛转移,往往就是晚期癌症不能手术根治的主要原因。由于癌症容易发生转移,所以有时转移癌先被发现,而后才找出原发癌,如颈部淋巴结肿大小有时是鼻咽癌病人首先发现的临床症状,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是鼻咽癌。
本文来自肿瘤好医生,转载请注明出处!
南方网讯(记者/翁均婷 通讯员/粤疾控)2023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
癌症是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女性乳腺癌为我国最高发的5大恶性肿瘤,约占我国全部癌症新发病例的57.27%。
在日常生活中,大众应如何做好癌症防治?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警惕癌症的前期预警信号,能对预防和控制癌症起到关键作用。
癌症出现前,曾释放过这五个信号
一旦查出癌症,很多患者和家属会“谈癌色变”,感觉是得了绝症,对前景十分悲观。据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防治十大建议》,“正确认识癌症”位居癌症防治十大建议的首位。普及癌症防治核心信息、知识要点,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营造全面认识癌症、全周期防控癌症、全民参与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刻不容缓。
癌症是可防、可筛、可治的慢性疾病。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据专家介绍,吸烟、酗酒、肥胖、压力、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建议大家远离甲醛、黄曲霉毒、亚硝酸盐等致癌物,不食用发霉的食物,少食用油炸和腌制的食物。”
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当身体出现异常肿块、持续疼痛、痰中带血、无痛性血尿、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 病毒等)是会传染的。“市民可以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发生。”
筑牢抗癌防线,重在早筛早诊早治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关系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市民可以通过提前接种疫苗进行预防部分癌症,如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等多种癌症,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乙肝正是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个体遗传史、疾病史、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个体化体检项目,是提高癌症早诊率的关键。“目前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如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筛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筛查乳腺癌,胃肠镜可以筛查消化道癌等。”
专家建议,如若确诊患癌,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诊疗,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同时接受包括心理康复和生理康复在内的癌症康复治疗,有效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癌症患者要正视癌症,积极调整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身心状态,达到病情长期稳定。”
前两天有位朋友在网上问我,他体检的时候查到大便里面有红细胞,医生建议他做了一个肠镜。肠镜发现升结肠有一个息肉,2*3cm大小。医生帮他把整个息肉切除了,最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他不明白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什么意思,就上网查了一下,网上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是原位癌。一看到癌这个字,把他吓了一跳,感觉自己是不是已经患上结肠癌了,非常的担心,问我应该怎么办?需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生存率怎么样?
其实,得了原位癌,那是不幸中的万幸。很多人以为原位癌是癌症,非常恐怖,是不治之症。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原位癌这个概念了,因为原位癌中含有癌这个字,会给患者带来恐慌,现在原位癌已经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取代。例如宫颈原位癌,胃,结肠原位癌,现在都叫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原位癌到底是不是癌,应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原位癌?我们都知道,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变得不受控制,疯狂的生长,从而形成肿瘤团块。我们以结肠癌的发生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结肠从内向外,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结肠癌起源于结肠的粘膜层,细胞突变后,形态上会与正常细胞不一样。先是异型性增生,慢慢的异型性的细胞越来越多,占据了整个的粘膜层,但是还没有到达粘膜下层,那就是原位癌。如果肿瘤细胞突破了粘膜下层,那就称为浸润性癌。
原位癌与浸润癌有什么区别原位癌与浸润癌的最主要区别,就是癌细胞的侵犯深度。原位癌位于粘膜层,而认为粘膜层没有血管和淋巴管,癌细胞不会发生转移。而浸润癌的癌细胞已经突破了粘膜层,肿瘤可以浸润的深度更深,容易出现淋巴结和血管转移,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
原位癌有什么临床表现,是怎么发现的原位癌是最早期的癌症,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的不舒服,通过症状是很难发现的。原位癌一般都是通过定期体检发现的,像这位朋友,就是首先发现大便潜血阳性,然后做肠镜发现结肠里面有息肉,切除之后明确是原位癌。所以,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宫颈癌、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肿瘤,都是可以筛查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检手段。
原位癌有什么危害一般认为,肿瘤细胞没有突破粘膜层,就几乎不会出现淋巴结或者血行转移,发生转移的概率极低。也就是说,原位癌只是局部生长的癌细胞,并没有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地方。所以,只需要手术切除原发癌,那就可以了,就可以治愈了。但是,原位癌是不可逆的,原位癌不会转变为正常组织,如果任由原位癌发展,那么原位癌就可以变成浸润癌,可以出现远处转移,导致严重的后果。
原位癌的治疗由于原位癌不会出现远处转移,所以,只需要单纯的手术切除病灶即可,而且不需要做大手术,而是小手术。例如胃癌或者是肠癌的原位癌,只需要在胃镜或者肠镜下,把病灶完整的切除就可以了。然后,将病灶送去病理科化验,如果病理科医生确定癌细胞只是在粘膜层,没有进入到粘膜下层,那么只需要切除了病灶就可以了。如果癌细胞突破了粘膜层,或者切缘还有癌细胞,没有切干净,那么需要追加手术,需要按浸润性癌的手术方式,不仅需要切除部分肠管,还需要做淋巴结清扫。
原位癌的预后原位癌的预后非常好,切除之后,就和正常人一样了,基本上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所以,得了原位癌,完全不用担心,完全不影响生活和寿命。但是,你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你患上了某个部位的原位癌,说明你是高危人群。尽管已经切除了病灶,但是也有可能再发新的癌症,所以需要定期的复查,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总而言之,原位癌是一种非常早期的“癌症”,治疗效果非常好,只需要手术切除就可以了,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
本文为平安好医生签约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