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胃肠癌症血液指标,以及验血肠胃癌细胞是哪些指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老李,你上次体检的时候抽血了吗”?
“抽了,抽了好几管。查了一堆项目,怎么了?”李大叔边说边冲走过来的张大叔招了招手。
张大叔拉着李大叔摇了摇头道:“前不久,隔壁小区的刘大爷知道吧,去做血常规什么的查出来有问题,然后去复查,说是癌症。结果没两个月,人没了”
李大叔震惊的看着老张,叹了口气。
癌症,是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近些年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好发于随着年纪增大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中老年性。定期体检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保护自己的一个措施,而验血能更快速的反应出我们的身体状况。
那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疾病呢?出现哪些指标异常要引起注意呢?
一、血常规能查出哪些毛病?与生化全套有何区别往往打开体检单,我们能看到验血那列密密麻麻的字,各种指标,限值。那血常规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血常规就是诊断、治疗、随访疾病的常用指标。在常规检查中,可以根据血常规各项指标含量高低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疾病程度。
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数值大小来判断是否贫血,依据其含量高低还可以将贫血分为三类:轻度,中度,重度。根据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判定是属于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并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此外,我们可以根据血常规检查直接诊断是否患有血小板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等等。并通过监测化疗、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来帮助评估预后的情况。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血常规要抽血,做生化全套的也要抽血,指标看起来也差不多。这两个是不是一样的?实际上,这两个虽然都需要采血检测,但还是不相同的。血常规与生化全套相比,两者的检测项目不同的。
血常规主要是通过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二十余项项目的测定,观察血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变化来辅助诊断相关疾病的一种诊疗手段。
而生化全套是通过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检查人体的血液中的各种离子含量、血糖、血脂等的含量及活性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健康状况。生化全套一般包括肾功能、肝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指标的测定,其测定项目在不同的医院都会有所区别。
除此之外,两者检查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血常规主要是为了检查出一些疾病发生时出现的异常,而生化全套能帮助人体更好的确诊疾病,以便进行进一步治疗。不过生化全套在价格上相对血常规更贵一点,非特殊情况下,检查血常规即可。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项目还是目的上来说,血常规和血生化全套都是不同的。那早期癌症入侵,通过血常规可以检查出来吗?
二、早期癌症“入侵”时,血常规会出现这几处异常血常规一般采取肘部和手背部的静脉血,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对采集血液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患有血液疾病,还能对早期癌症做出警示。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病变甚至诱发癌症时,我们血液中如下几个成分会随之变化。
1.红细胞水平异常
癌细胞是一种高度代谢的组织,会不断的生长和转移。而癌细胞在生长和转移过程中,不仅会不断汲取人体正常营养,造成红细胞减少,诱发贫血。
随着癌细胞的扩散,还会逐渐侵犯骨髓使红细胞生成不足,进一步造成红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进而使得患者出现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正常值在3.8~5.1x10^12/L,低于3.8就是红细胞减少,一旦出现红细胞急剧减少,且伴随过度消瘦,贫血,一定要及时到血液科进行检查,明确病因。
2.白细胞水平异常
白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百分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在人体受到外来侵袭时,能启动人体的防御功能,吞噬进入人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确保人体健康。
而当人患有癌症,产生癌细胞时,癌细胞会侵害正常人体组织,诱发感染,炎症等等问题,此时人体内的白细胞就会增多,血液检查中白细胞数目会远高于正常值。
一旦白细胞的数值超过10.0*10^12/L,且伴有化脓、发热等症状就需要马上就医检查,及时治疗。
3.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异常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大类中的一种,会随着身体的免疫反应变化而变化。
当某些癌症例如肺癌等发生时引起机体发生炎症、感染等问题,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进而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含量会增高,杀灭外来侵入病原体来维护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正常范围分别为2-7*10^9/L、0.12-1*^9/L,一旦超过上限值便属于含量偏高,若伴有其他发炎等症状,应进一步就医。
那在人体指标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去医院体检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三、体检前注意事项?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健康,大家开始习惯定期进行检查。以一般医院的常规体检为例,体检主要包含的项目有,抽血化验,胸透,心电图、腹部彩超以及各项常规体格检查。
那在做体检前,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首先,体检前一周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不熬夜,不酗酒,过度劳累会对身体的体检结果造成干扰,尤其是对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和血常规,会造成某些指标的升高。
其次,检查前3天之内,要注意饮食清淡,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要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再者,体检前要做好个人卫生,如有进行尿检或者妇科检查,需保持清洁。而处在月经期的女性应等结束后3-7天再进行对应项目的检查。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检查具体的注意事项也会有所差别。
比如:对于进行尿检、B超的人,建议晨起先不要急着上厕所,否则到了医院要重新开始憋尿,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对于进行血液检查的人,抽血前应保持空腹;对于体检当天要进行CT、核磁共振等项目检查的人,建议不要佩戴金属等物品,包括但不限于项链、耳环、手镯等。
若有其余特殊项目的检查,应严格按照体检要求进行,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
四、做好这几样,癌症“挨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免谈癌色变,似乎癌症一经发现便意味着宣判死亡。那除了被动的治疗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样,可以让你患癌的机率大大降低,让我们远离癌症,身体更健康。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据相关澳大利亚专家研究发现,正常细胞裂变为癌细胞这一过程大多在夜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从西医角度讲,睡眠充足不仅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促进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及保护大脑,恢复精力,促进脑细胞能量贮存,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还有利于延缓衰老,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促进长寿。
此外,在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叫胞壁酸的睡眠因子,这种物质可以活跃巨噬细胞,帮助消灭侵入的细菌与病毒因此,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要睡足睡好,至少每天达到6-8小时睡眠。
其次要保持饮食平衡。
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人体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摄入富含全谷类的食物,适当多吃粗粮杂粮,例如番薯,再搭配蔬菜、水果、豆类等等,保证人体所需的正常营养。
同时要限制酒精的摄入。据相关研究显示,饮酒可增加患消化道和乳腺癌的危险。正常成年男性一日酒精摄入量应小于50ml(以红葡萄酒计)。
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
据相关研究显示,癌症的发病率除了遗传性肿瘤或者先天性肿瘤,多发病于中老年人。且癌症早期发现的存活率远高于晚期,故建议45周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至少保证一年一次。而对于那些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最好进行一年两次的检查。
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影像学等的检查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后要适当运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显示,适当运动可以降低三分之一癌症的发生风险。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调节脏腑功能;还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应激激素,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除此之外,适当的运动能促进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增强其吞噬细胞的活性,进而消灭癌细胞。
因此医生建议,每周至少运动150min,对于老年人而言,不宜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适当在饭后散散步,跳跳广场舞或打打太极,促进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叶云.积极预防 远离癌症[J].健康博览,2019,04
[2]马进元(1 ),祝毓琳(2),宋钰卿(1) ,朱步东(2).[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03
[3]邓大君.[J].《世界癌症报告 》2020版问世 调整癌症预防对策 适应癌症流行新趋势,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