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打吗啡价格,以及癌症患者吗啡用量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所谓癌痛,就是癌症引起的疼痛。作为一名疼痛专科临床药师,我知道大部分的癌痛患者只要用对了药,止痛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但我平时的工作中也见到过很多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这些不合理,很多时候会白白增加患者的痛苦,或者给治疗带来干扰,让本可以快速缓解的疼痛变得难以控制。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哪些国内常见的止痛药已经不适合用于癌痛了。
杜冷丁杜冷丁(哌替啶)可能是除吗啡之外大家听过最多的止痛药了,但是强烈不建议用于癌痛!杜冷丁的止痛效果只有吗啡的1/10,一般只能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也不符合口服治疗癌痛的原则。另外这个药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大,同时每次注射只能维持2~4小时,多次使用也容易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曲马多目前治疗癌痛,基本还是沿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原则,即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中度疼痛使用曲马多、可待因、布桂嗪等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使用吗啡、羟考酮等强阿片类药物。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原则是1986年提出来的,距今已经三十多年了,比我年纪都大,所以其中的一些科学性受到了质疑。
像曲马多,经典的二阶梯药物,但是现在的地位也越发尴尬。第一,只有很有限的证据证明了曲马多治疗癌痛的作用,对于儿童,基本没有试验研究可以证明其止痛效果;第二,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明显好于曲马多,同时副作用也没有显示出差异;第三,不同于强阿片类药物,曲马多是有封顶效应的,同时剂量范围很窄。这样就意味着也许在使用曲马多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因为止痛效果不佳而换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可待因和布桂嗪作为二阶梯药物,除了和曲马多具有一样的问题外,可待因独特的特点在于,它需要在人体内经过一种酶代谢转化为吗啡才能发挥作用,而这种转化率个体差异非常大,结果就是止痛效果不是很好把握。换句话说,直接用吗啡不就行了,没必要多一道步骤。
布桂嗪也是二阶梯药物,这个药物缺少口服剂型,同时其说明书也明确写了,对内脏疼痛的效果比较差。
地佐辛地佐辛可能是目前国内销量最高的止痛药物之一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地佐辛在美国由于不明原因退市,09年在中国重新上市。首先,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药,而在权威的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成人癌痛治疗指南中明确说到了不建议这类药物用于癌痛治疗,原因是如果患者使用过吗啡等纯激动剂,再使用地佐辛有可能产生戒断症状。
同时从药物经济型来考虑,地佐辛镇痛强度、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但是相同规格的地佐辛注射液价格是吗啡注射液的三四十倍。癌痛是一种慢性疼痛,这种巨大的价格差也不是每个患者都能承受得起的。在癌痛治疗方面,可能不用开麻醉药品处方是地佐辛唯一的优势了。
复方止痛药物复方止痛药物一般的组合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加对乙酰氨基酚,比如说氨酚羟考酮(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氨酚待因片(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比较大,合并用药的时候最好每天不要超过2g,怕的就是患者疼痛控制不好,每天多次服用复方药物,超过了对乙酰氨基酚的极量,长期用药造成不良反应。
今天的内容就这么多,关于如何规范用药治疗癌痛,我们以后再细说。如果大家看了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警方向受雇癌症患者了解情况。
4元钱一片,用于缓解癌症病人痛苦的麻醉药品埃托啡被一帮药贩子盯上了。雇用癌症病人,一起演戏骗取同情,从管理松散的医院开得埃托啡,转手卖给吸毒者,中间竟能赚取数百元差价!
近日,徐州破获江苏首例贩卖麻醉药品埃托啡案,目前已查实套购出的药品2500多片,抓获了涉案人员10余人。
紫牛新闻记者 马志亚(警方供图)
新闻名词·管制药品埃托啡
麻醉类药品埃托啡片是国家管制类药品,可用来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而对普通人来说,该药是比吗啡还要厉害的“毒品”。常人只要服用4片就能成瘾,一片埃托啡片可以制成125克吗啡、小半瓶杜冷丁。
江苏首例贩卖麻醉药品埃托啡案
蹊跷!5个癌症病人开走2555片埃托啡
今年4月份,徐州公安局鼓楼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在该市鼓楼区某医院里,存在大量开出麻醉药品埃托啡舌下含片的情况。
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鼓楼刑警大队禁毒中队民警对该院的相关医生进行调查,但是经过民警的初步检查,未有发现异常。为了防止打草惊蛇,鼓楼分局刑警大队禁毒中队民警决定,联合徐州市药监、卫生等部门以常规巡查方式,继续对鼓楼区内所有的医院精麻药品日常登记管理进行仔细监督检查。
经过工作,执法人员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在涉事医院里,自2016年以来,有5位癌症病人累计开出埃托啡2555片,其中,3位癌症病人的埃托啡计量明显超出药品每天规定的上限,民警遂将医院和3位癌症病人纳入侦查范围。
办案民警通过对其中两位癌症病人的调查,发现这两位病人的老家在河南濮阳,这个地方正是精麻类药品涉案重点地区。在警方的进一步侦查中,几名癌症患者背后的“黑手”很快浮出水面——来自河南濮阳人袁氏兄弟,他们一手操作患者套购药品。
戏精!雇用癌症病人,演苦情戏博同情“套片”
从2016年开始,袁氏兄弟俩就开始组织相关人员到徐州作案。两人走访了徐州多家医院后,发现鼓楼区某医院管理松散,能轻易套购出目标药品。随后,兄弟俩在河南当地,以每天工资200—300元的价格,雇用到多名癌症病人。到徐州后,在兄弟俩的安排下,病人以治疗癌症,缓解疼痛住院。在治疗中,病人以身体疼痛为由,要求医生大量开出埃托啡片。在拿到药品后,再交给兄弟俩。仅在鼓楼这家医院里,5名患者就累计开出了2500多片埃托啡。
办案民警调查发现,套购出来的埃托啡被加价转卖,最终药品都到了吸毒人员手中,这种作案方式在河南当地俗称“套片”,相比一般贩毒案件手法更隐蔽。
除了病人直接“套片”,袁氏兄弟等嫌疑人还会扮成病人家属,在医院悉心照料病人,喂药、打饭,购买高档水果和食品,这样赢得医生及病友好感。他们还会在医生面前和病人上演“苦情戏”,病人常常“痛不欲生”,“家属”则向医生“哭诉”,一旦医生动了恻隐之心,“家属”就趁机要求给病人大量开出埃托啡片。
更有甚者,嫌疑人对医院医护人员直接采取利益输送,让对方违规开出相关药品。
警方缴获的没被出售的埃托啡。
暴利!全国各地开药,4元的药片卖到400多元
警方查明,袁氏兄弟等人作案地点遍布全国各地。该团伙分工明确,有专门负责联系医院的,有专门带着癌症病人前往治疗开药的,还有的专门负责向外面倒卖药品的。
紫牛新闻了解到,该团伙从医院开出的埃托啡片价格在每片4元左右,进入袁氏兄弟等人的销售网络后,药品卖到中间商手中,每片价格达到了200多元,最高的卖出400多元一片。由于袁某某贩卖埃托啡片并非直接出售给吸食者,而是进入中间商环节,经过层层转手,最终卖到吸食者手中时,价格还会更高。
因为案情重大,徐州警方经过了5个多月的侦查,逐渐掌握了该团伙的作案规律和活动轨迹。11月下旬,专案组赶赴河南濮阳、安阳,江苏南京、常州及徐州周边市县区,安徽马鞍山,展开了抓捕行动。截至目前,警方已抓获袁某某为首的各类涉案人员10余人,收缴未来得及贩售的埃托啡片558片。
追问
医院被轻易“套片” 监管该担何责?
紫牛新闻了解到,埃托啡片是国家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不得用作海洛因成瘾脱毒治疗的替代药,对该麻醉药品有着严格的管理条例。医院和病室的贮药处均须加锁,处方颜色应与其他药处方区别开。各级负责保管人员均应遵守交接班制度。
本案中,一些治病救人的医疗机构居然被犯罪嫌疑人钻了空子。民警表示,这也暴露出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对特殊药品管理的漏洞以及监管的缺位。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的,应当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执业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于该类药品,本身就应该进入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药品序列,如果稍加留心,就能发现端倪。犯罪嫌疑人能轻易“套片”,表明这些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存在漏洞。同时,医疗机构为患者开出大量埃托啡片,除了反映医疗机构未能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的规章制度外,也反映出相关药品源头管理存在疏漏,为其流通提供了药源基础。本案中,警方对于相关违规医院,已通报相关监管部门。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