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胃腺瘤是怎样造成的,以及胃腺瘤是癌症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没想到30岁癌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庆幸只是癌前病变,但当这件事发生在小李身上后他害怕了,下面看看他的故事。
30岁,曾经以为癌症离自己很远,直到今年冬天。
我时常因为工作饮食不规律,有多年胃痛病史,发病时间随机,频率低,每次都是绞痛,痛到站不住,躺下之后半小时症状缓解可消失。八年前做过钡餐和C14吹气,有幽门螺旋杆菌,经过三联杀菌治疗后就没有再关注胃了。
从来没以为是大事啊,直到今年胃痛频率突然提高,感觉每个月都有一两次, 有时连着两天都有胃痛的感觉,心想去医院做个胃镜看一下吧。
中间不赘述了,9月中旬胃镜结果是胃角前壁1.2*0.6 浅凹陷,胃窦糜烂,共取七块活检,病理是胃角中度萎缩,中度肠化生,局灶增生较著。胃窦萎缩+肠化生。
医生说一般是炎症刺激导致,吃药两个月,期间未注意饮食,依然熬夜。
12月复查胃镜,胃角0.5*0.5溃疡,附白苔,周围无隆起,性质待病理。胃窦糜烂红肿,取活检四块。病理结果胃角中度萎缩和肠化生,低级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上皮内瘤变,胃窦低级上皮内瘤变。
问医生,表示情况变严重了,现在因为溃疡存在无法做ESD手术,根据溃疡表现和考虑到之前用药情况,不排除已经有癌变但是活检未取到癌细胞的可能。医生表示继续用药意义不大,建议咨询下外科意见或者去北京看是否有更好方案。
至此我已经吓的失眠了。然后换了一个医生,表示情况不太好,建议我吃两个周的药再做染色放大胃镜看一下再决定。 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去其他医院也会要求重做胃镜确诊,所以只能照做。期间健康饮食不熬夜,每晚10点前睡觉,已经尽最大的可能放松精神了,但是还是紧张的要死。
终于熬到1月8号,做胃镜之前躺在床上,医生看了看以往病理问我有没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是不是经常吃外卖,是不是平时精神压力非常大常年熬夜,表示都没有,非常忐忑的沉沉的睡了过去。醒了看见妈妈忍不住哭了,在网上搜了太多太多的信息,脑子里面想的全是假如是最坏的结果,父母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煎熬的等了15分钟拿到胃镜报告,发现溃疡消失了,变成了0.8*0.8 凸起+浅凹陷(IIa+IIc),还有另外一处红肿糜烂IIb,染色后两个区域都显示DL明显,MS不规则,MV尚规则。做了活检,还是需要等病理结果才能最终判定。
拿到报告也不知道是不是该开心,等了两天手机上有了电子报告,点开的时候手都是哆嗦的,想着万一真的有癌细胞怎么办,万一是印戒怎么办。放大胃镜病理报告显示IIa+IIc区域低级上皮内瘤变,IIb区域局灶胃腺瘤样增生。
速速回医院找主任,说溃疡消失,镜下看也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上皮内瘤变,可以做ESD切除,跟医生沟通希望尽量提前做手术,于是马上预约ESD手术,第二天入院,第三天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从放大胃镜到手术只间隔了一周的时间,手术当天胃镜下观察病变处又有浅溃疡形成,以前从来不知道溃疡形成和愈合可以这么反复无常和迅速。庆幸年前做了手术,要不然等到年后再做可能又有溃疡形成,就又没法做了。
等了一周出病理,结果依然是上皮内瘤变,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2019年的整个12月过的像是世界末日,以为自己是癌的那段时间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经历过这一次深深的知道了健康的珍贵,也知道了家人的重要。感激身边的人一直鼓励我支持我,爱你们。
最后祝大家健康,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少吃油炸和烧烤,尽量低盐。有不舒服去看医生,不要在网上瞎搜自己吓唬自己。做重大决定前多看几个医生。
强烈建议体检的时候增加消化道内经检查。 五个月做了四次胃镜的人表示无痛胃镜真的没感觉。
学会了做饭
2023.6.21
事隔三年,20年到现在,每年一次在固定医院做胃镜常规检查,按照医生的说法是,不追求治愈萎缩性胃炎,只追求维稳。之前一直是中度萎缩中度肠上皮化生。今年二月胃镜复查结果竟然变成轻度了。开心到飞起,逆转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可是依然不是不可能。
希望广大病友保持好心情,多吃蔬菜水果,身体健康!
息肉是指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等均可生长。一般按出现的部位而得名,如生长在鼻腔叫“鼻息肉”,生长在胃壁上叫“胃息肉”;如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叫“多发性息肉”。息肉常由小渐大,体积微小时常无任何症状,增大后逐渐出现相应症状。症状出现的早晚与息肉的大小有关,也与息肉存在的位置有关。如息肉发生在后鼻腔,一般要大于豌豆时才出现鼻塞、鼻衄等症状;而光滑无比的声带,即使出现芝麻、绿豆大小的息肉,就会出现声音嘶哑;胃体是个大空腔,即使胃壁上长了个很大的息肉,患者也毫无感觉。
当然,不少息肉的症状令人烦恼,甚至令人害怕。如直肠和结肠息肉,常发生血便,甚至引起大出血;而小肠息肉常引起捉摸不定的腹痛,甚至导致肠套叠和肠梗阻。更烦人的是,不少息肉容易恶变,特别是胃肠道息肉,恶变率较高,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的癌变率更高。既然息肉与癌症攀上了“亲戚”,人们对息肉就不应该等闲视之了,应当把它当作一种“癌前病变”看待,一旦发现,应尽早去除,以免夜长梦多,发展为癌症。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于胃腔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胃息肉可单发,也可有多枚、甚至十几到几十枚,我们常称之为散发性胃息肉。极罕见者可有100枚以上,常为家族遗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胃息肉多数直径为数毫米,有时可见直径>1厘米的,直径数厘米的息肉少见。
胃息肉会导致哪些不适?事实上,大多数散发性胃息肉患者不会有特殊不适症状,但因胃息肉可能会合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问题,所以很多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上腹隐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罕见的息肉体积较大、较多,或位于贲门或幽门,或表面有糜烂渗血等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腹痛、腹泻、腹胀、黑便、贫血等症状。
胃息肉和胃癌有什么关系?很多患者对胃息肉过度紧张、担心,是因为听说胃息肉会发展为胃癌。胃息肉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但是风险可大可小,不可一概而论。对于胃息肉,我们最关注的两个因素是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特别是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癌变风险是不同的。胃息肉在无症状的人中的发作率低于 1% 。胃息肉可分非肿瘤性息肉 ( 包含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异位性息肉等 )和肿瘤性息肉( 包含扁平腺瘤即管状腺瘤和 乳头状腺瘤即绒毛状腺瘤 )两大类 ,前者的恶变机会不高 ,而后者有很高的恶变倾向。腺瘤性息肉属真性肿瘤 ,占胃息肉的 10%~25% ,其发作率随年岁而增加 ,男性比女人多见( 2:1 ) ,好发于胃窦部。
另外,内镜检查医生还会根据内镜下胃息肉的形态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评估。胃息肉直径≥1厘米者,癌变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通常建议进行内镜下切除。
胃息肉可以预防吗?胃息肉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胃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低纤维素饮食等)等。其中,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息肉的发生。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2、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3、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没想到30岁癌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庆幸只是癌前病变,但当这件事发生在小李身上后他害怕了,下面看看他的故事。
30岁,曾经以为癌症离自己很远,直到今年冬天。
我时常因为工作饮食不规律,有多年胃痛病史,发病时间随机,频率低,每次都是绞痛,痛到站不住,躺下之后半小时症状缓解可消失。八年前做过钡餐和C14吹气,有幽门螺旋杆菌,经过三联杀菌治疗后就没有再关注胃了。
从来没以为是大事啊,直到今年胃痛频率突然提高,感觉每个月都有一两次, 有时连着两天都有胃痛的感觉,心想去医院做个胃镜看一下吧。
中间不赘述了,9月中旬胃镜结果是胃角前壁1.2*0.6 浅凹陷,胃窦糜烂,共取七块活检,病理是胃角中度萎缩,中度肠化生,局灶增生较著。胃窦萎缩+肠化生。
医生说一般是炎症刺激导致,吃药两个月,期间未注意饮食,依然熬夜。
12月复查胃镜,胃角0.5*0.5溃疡,附白苔,周围无隆起,性质待病理。胃窦糜烂红肿,取活检四块。病理结果胃角中度萎缩和肠化生,低级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上皮内瘤变,胃窦低级上皮内瘤变。
问医生,表示情况变严重了,现在因为溃疡存在无法做ESD手术,根据溃疡表现和考虑到之前用药情况,不排除已经有癌变但是活检未取到癌细胞的可能。医生表示继续用药意义不大,建议咨询下外科意见或者去北京看是否有更好方案。
至此我已经吓的失眠了。然后换了一个医生,表示情况不太好,建议我吃两个周的药再做染色放大胃镜看一下再决定。 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去其他医院也会要求重做胃镜确诊,所以只能照做。期间健康饮食不熬夜,每晚10点前睡觉,已经尽最大的可能放松精神了,但是还是紧张的要死。
终于熬到1月8号,做胃镜之前躺在床上,医生看了看以往病理问我有没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是不是经常吃外卖,是不是平时精神压力非常大常年熬夜,表示都没有,非常忐忑的沉沉的睡了过去。醒了看见妈妈忍不住哭了,在网上搜了太多太多的信息,脑子里面想的全是假如是最坏的结果,父母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煎熬的等了15分钟拿到胃镜报告,发现溃疡消失了,变成了0.8*0.8 凸起+浅凹陷(IIa+IIc),还有另外一处红肿糜烂IIb,染色后两个区域都显示DL明显,MS不规则,MV尚规则。做了活检,还是需要等病理结果才能最终判定。
拿到报告也不知道是不是该开心,等了两天手机上有了电子报告,点开的时候手都是哆嗦的,想着万一真的有癌细胞怎么办,万一是印戒怎么办。放大胃镜病理报告显示IIa+IIc区域低级上皮内瘤变,IIb区域局灶胃腺瘤样增生。
速速回医院找主任,说溃疡消失,镜下看也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上皮内瘤变,可以做ESD切除,跟医生沟通希望尽量提前做手术,于是马上预约ESD手术,第二天入院,第三天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从放大胃镜到手术只间隔了一周的时间,手术当天胃镜下观察病变处又有浅溃疡形成,以前从来不知道溃疡形成和愈合可以这么反复无常和迅速。庆幸年前做了手术,要不然等到年后再做可能又有溃疡形成,就又没法做了。
等了一周出病理,结果依然是上皮内瘤变,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2019年的整个12月过的像是世界末日,以为自己是癌的那段时间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经历过这一次深深的知道了健康的珍贵,也知道了家人的重要。感激身边的人一直鼓励我支持我,爱你们。
最后祝大家健康,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少吃油炸和烧烤,尽量低盐。有不舒服去看医生,不要在网上瞎搜自己吓唬自己。做重大决定前多看几个医生。
强烈建议体检的时候增加消化道内经检查。 五个月做了四次胃镜的人表示无痛胃镜真的没感觉。
学会了做饭
2023.6.21
事隔三年,20年到现在,每年一次在固定医院做胃镜常规检查,按照医生的说法是,不追求治愈萎缩性胃炎,只追求维稳。之前一直是中度萎缩中度肠上皮化生。今年二月胃镜复查结果竟然变成轻度了。开心到飞起,逆转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可是依然不是不可能。
希望广大病友保持好心情,多吃蔬菜水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