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治疗重大发现,以及癌症晚期无法进食还能坚持多久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又要升级了! 上周五,由哈佛大学Leonard I. Zon和Megan L. Insco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1],让我们对细胞的抑癌作用有了新认知。 他们发现了一个之前不为人知的新型抑癌途径——核RNA监控。 具体来说,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3(CDK13)发生突变,而富集在细胞中的ptRNAs(转录过程中过早终止的RNA)可以进入细胞质,并翻译成携带有内含子信息的蛋白,加速癌症的进展。在CDK13及其下游基因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发挥核RNA监控作用,降解致癌的ptRNAs。 据了解,这也是科学家首次证实RNA监控具有抑癌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种RNA监控过程是保守的,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和细胞类型中。更重要的是,在CDK13发生突变的癌细胞中,ptRNAs翻译成的新抗原或有利于癌症的免疫治疗。 论文首页截图 Zon/Insco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是一个意外发现。 他们之前在研究黑色素瘤的驱动基因时,发现约3.9%的患者携带CDK13突变,而且影响CDK13功能的突变位点很特殊——几乎都集中在激酶结构域。这意味着,CDK13突变保留了其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功能,但是其激活下游蛋白的激酶功能却丢失了。这让他们对CDK13基因产生了好奇。 他们回顾性地研究了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数据,发现CDK13表达下调或发生体细胞突变的患者,总生存时间缩短。结合前面的数据,他们认为,CDK13是一个重要的黑色素瘤驱动基因。 CDK13与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之间的关系 Zon/Insco团队还发现:所有肿瘤的CDK13突变都是杂合的,没有发现纯合缺失。这让他们意识到,纯合CDK13突变可能是致死的,杂合CDK13突变有可能是通过显性负效应(突变的CDK13抑制了野生CDK13的功能)发挥促癌作用。在斑马鱼身上开展的研究,证实了他们的猜想。 接下来就需要弄清楚CDK13突变是如何促癌的。 考虑到在系统发育上CDK13与已知的转录激酶有关,因此他们从转录组层面研究了CDK13突变带来的变化。结果就发现了ptRNAs的身影:在CDK13突变的黑色素瘤中,ptRNAs明显多了起来。 而且这些ptRNAs并不是来自于某几个特定的基因,而是来自于众多基因。此外,ptRNAs的转录断点在一个叫做内含子多聚腺苷酸化(IPA,内含子中poly(A)所处的位置)的位点。 断裂位点 其实IPA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科学家正在研究IPA的生理功能,也有研究发现异常的ptRNAs与癌症等疾病有关。 不过,Zon/Insco团队发现,黑色素瘤细胞积累的ptRNAs不是转录本过度断裂引起的,而是ptRNAs清除不力导致的。从机制上讲,CDK13突变导致PAXT复合体的招募和激活受损,而PAXT复合体就是负责清除ptRNAs的关键蛋白。 机制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ptRNAs中包括了基因的内含子部分序列,Zon/Insco团队发现,ptRNAs在细胞质中翻译出的蛋白产物中,也包含了内含子。因此,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导致肿瘤特异性新抗原的产生。或许CDK13突变的癌症患者能更好地响应免疫治疗。 在研究的最后,Zon/Insco团队探索了CDK13及其下游相关蛋白突变否与其他的癌种有关,以及ptRNAs能否直接促癌。 他们分析了膀胱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肺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样本RNA-seq数据和CDK13突变情况的数据。总的来看,ptRNAs在CDK13突变的癌症中显著上调。他们还研究了TP53这个基因的ptRNAs,在CDK13突变的肿瘤中TP53 ptRNA水平明显更高。 与CDK13没有突变的肿瘤相比,CDK13突变的肿瘤中ptRNAs明显更多 除了CDK13突变之外,其下游负责清除ptRNA的PAXT突变也致癌,在17%的黑色素瘤中存在PAXT复合体成员被删除或发生突变。此外,与PAXT复合体相互作用的一些关键蛋白,在多种癌症中也发生了突变。 他们还在黑色素细胞中表达了TP53 ptRNA,发现确实加速了黑色素瘤的发生;在黑色素细胞中表达膜蛋白基因SUV39H1 ptRNA,也会加速黑色素瘤的发生。这进一步证实:ptRNA确实致癌。 基于以上所有的研究成果,Zon/Insco团队认为核RNA监控缺陷是一种普遍的致癌机制。 总的来说,Zon/Insco团队发现了一个广泛存在于多种癌症的新型抑癌/致癌机制,而且CDK13及其下游基因的突变在癌症中出现的频率并不低(黑色素瘤超20%),因此这一发现或许开辟了一个新的癌症治疗方向。 尤其指的一提的是,肿瘤中ptRNA的积累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新抗原,这对于癌症免疫治疗或许有类似于肿瘤突变负荷(TMB)那样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Insco ML, Abraham BJ, Dubbury SJ, et al. Oncogenic CDK13 mutations impede nuclear RNA surveillance. Science. 2023;380(6642):eabn7625. doi:10.1126/science.abn7625 本文作者丨BioTalker
今年80岁的陈先生是一位胆管癌患者,两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随后症状不断加重,几乎无法进食,喝水都会出现恶心呕吐。于是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了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消化内科医生接诊后,进行全面评估后发现患者胆管癌已出现腹膜转移,并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多种并发症,是肿瘤晚期恶病质消耗状态,情况危急。通过内科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完全依靠输注药物及营养液维持,但酸中毒仍无法尽快纠正,尿量持续减少,出入无法平衡,治疗进入瓶颈期。
消化内科韩霜主任与肾脏内科马峰主任研究讨论沟通病情后,决定对患者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CRRT)以纠正酸中毒、改善基础情况、减少痛苦。马峰主任团队克服各种操作困难,血液净化顺利治疗24小时,在CRRT保驾下消化内科也加强了营养支持。
治疗结束后,患者酸中毒症状完全纠正,精神明显好转,还能主动进行交流,消化道症状也有所改善,可少量饮水。
马峰主任介绍,CRRT治疗是指每日持续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替代受损的肾功能。随着治疗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CRRT在重症患者临床救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市红会医院肾脏内科与消化内科此次联合救治危重患者,标志着医院肾脏内科血液净化水平迈进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