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厌食症是什么引起的,以及癌症患者的上海生存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多数癌症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和厌食,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和晚期肿瘤,例如肠癌、胃癌和胰腺癌以及肺癌等。厌食会造成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无法耐受抗癌治疗,从而增加死亡率,所以应积极解决厌食问题。
癌症患者厌食该怎么办?
1、采取少量多餐原则
癌症患者应采取少量多餐原则,每顿饭吃7~8分饱就行,睡觉前加餐。主食应多样化,包括杂豆类、薏米以及糙米等,把这些食物制作成匀浆,易于吸收利用;同时搭配高蛋白质食物,包括鱼肉、奶类、蛋类以及坚果和鸡肉等;同时还要有过滤渣的蔬果汁和奶昔,必要时还需用液态的营养制剂。
2、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
换成患者喜欢的餐具,把餐桌制作的漂亮一点,播放轻音乐,多跟患者谈论一些有趣的话题,这样能帮助改善食欲。吃完饭后1~2个小时可以适当的做拉伸运动。
3、消除口腔中异味
患者可以口含薄荷糖或硬糖,能帮助去除口腔中异味;如果口腔中有金属味或发苦,那么应选择陶瓷或玻璃材质的餐具。
4、不能勉强进食
无胃口时可以适当的鼓励,但不能勉强。护理人员应陪伴患者,共同看书或看电视;自己无法进食时也不能太悲观和焦虑,摆平心态即可。
5、心理护理
大多数癌症患者会出现不良的情绪,比如焦虑、恐惧、孤独和自责等,不良的情绪会更加反感食物,所以应着重注意心理护理,让他们了解营养进食有多么重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吃饭。
6、及早就医
如果患者恶心,一天以上没有吃任何食物,也没有喝水;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一天都没有排尿;尿液少且散发出臭味;吃饭时有明显的疼痛感;体重下降超过4斤,还需及早就医。
除了通过以上方法调理外,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比如孕激素类药,能帮助改善食欲,提高体重;也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能在短短时间内刺激食欲;也可以选择益生菌类、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膳食补充剂等,能改善恶心呕吐、便秘以及腹胀等症状。另外,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辨证使用中成药和汤药,不仅仅改善食欲减退问题,而且也能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帮助调理脾胃。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东方IC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三十四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为进一步强化科学防控癌症的理念,今天上午,市卫生健康委在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市级肿瘤防治主题宣传周启动仪式,发布本市最新癌症监测数据和主要肿瘤防治工作进展。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在上海,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等原因,癌症的负担仍在持续增长。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全市新发癌症病例9.14万例,发病率为623/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全市有3.83万人因癌症而死亡,死亡率为261/10万,癌症仍是本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
上海历来重视癌症防治工作。连续四十余年实施肿瘤登记监测,为制定、实施和评价本市癌症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积极研究和推广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组织开展人群筛查,大力推进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2%;持续开展肿瘤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市民防癌抗癌的意识和能力,本市的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56%,十多年来呈稳步增长趋势。去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后,本市居民癌症标化死亡率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四十余年前比较更是下降了42%。
据悉,自2013年起,上海持续开展社区大肠癌筛查,累计服务576万人次,早期发现癌前期病变、降低发病风险,早期诊断大肠癌提高质量效果。目前,已追踪到的确诊癌前期病变患者达8万余人,大肠癌患者约2.3万人,早期比例达46%,相比未参加筛查户籍居民的大肠癌早期比例高出30个百分点,筛查工作效果显著。随访结果显示,2013-2015年通过社区筛查检出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84.66%,较同年全市50岁以上大肠癌病例生存率高了21个百分点,大大延长了大肠癌病例生存期。
今年,申城将继续实施“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工作,向40万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筛查服务,推动早日实现“50岁以上人人参加一次大肠癌筛查”的目标。“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呼吁广大市民在收到筛查通知或初筛阳性报告后,务必根据提示信息及时参加初筛或接受肠镜检查。
宣传周期间,本市将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各区也将以社区和医院等场所为重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科学的肿瘤防治知识,广泛宣传肿瘤的及早发现、规范诊治和科学康复。市民也可关注“健康上海12320”“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癌症防治信息。
【延伸阅读】癌症防治,全面行动
1.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全人群参与,惠及全人群。
绝大多数癌症是由于外界的危险因素与自身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30%-50%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接种疫苗、避免过量饮酒、健康平衡的膳食、积极的身体活动和保持心情舒畅等。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健康的生活环境支持,健康的生活环境需要全人群的参与营造,最终惠及全人群。
2.注重癌症早期发现,全周期管理,保护全周期。
大部分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治愈,部分晚期癌症也能够通过适宜的舒缓治疗来缓解痛苦。规范的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癌症。孕产妇和胎儿监测、新生儿和婴幼儿保健、学生体检以及入职体检制度日趋完善,中青年职业人群应定期参加体检;退休人群应密切关注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大肠癌筛查、妇科病普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科学有效治疗癌症,全社会支持,造福全社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于绝大多数癌症能够提供规范的诊疗,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介导服务,支持癌症诊疗康复的医疗保险、政府救助和社会援助体系日趋完善,满足癌症患者获得有效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广大患者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切不可迷信偏方而拒绝科学正规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加重痛苦。
大多数癌症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和厌食,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和晚期肿瘤,例如肠癌、胃癌和胰腺癌以及肺癌等。厌食会造成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无法耐受抗癌治疗,从而增加死亡率,所以应积极解决厌食问题。
癌症患者厌食该怎么办?
1、采取少量多餐原则
癌症患者应采取少量多餐原则,每顿饭吃7~8分饱就行,睡觉前加餐。主食应多样化,包括杂豆类、薏米以及糙米等,把这些食物制作成匀浆,易于吸收利用;同时搭配高蛋白质食物,包括鱼肉、奶类、蛋类以及坚果和鸡肉等;同时还要有过滤渣的蔬果汁和奶昔,必要时还需用液态的营养制剂。
2、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
换成患者喜欢的餐具,把餐桌制作的漂亮一点,播放轻音乐,多跟患者谈论一些有趣的话题,这样能帮助改善食欲。吃完饭后1~2个小时可以适当的做拉伸运动。
3、消除口腔中异味
患者可以口含薄荷糖或硬糖,能帮助去除口腔中异味;如果口腔中有金属味或发苦,那么应选择陶瓷或玻璃材质的餐具。
4、不能勉强进食
无胃口时可以适当的鼓励,但不能勉强。护理人员应陪伴患者,共同看书或看电视;自己无法进食时也不能太悲观和焦虑,摆平心态即可。
5、心理护理
大多数癌症患者会出现不良的情绪,比如焦虑、恐惧、孤独和自责等,不良的情绪会更加反感食物,所以应着重注意心理护理,让他们了解营养进食有多么重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主动吃饭。
6、及早就医
如果患者恶心,一天以上没有吃任何食物,也没有喝水;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一天都没有排尿;尿液少且散发出臭味;吃饭时有明显的疼痛感;体重下降超过4斤,还需及早就医。
除了通过以上方法调理外,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比如孕激素类药,能帮助改善食欲,提高体重;也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能在短短时间内刺激食欲;也可以选择益生菌类、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膳食补充剂等,能改善恶心呕吐、便秘以及腹胀等症状。另外,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辨证使用中成药和汤药,不仅仅改善食欲减退问题,而且也能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帮助调理脾胃。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