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图片,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吃什么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作者:
潘战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得了癌症,很多人担心治不好,担心影响寿命。经常有人问,得了癌症可以治好吗?还能活30年吗?
健康时报图 曹子豪摄
患癌后这几类人存活
可超30年
得了癌症后,生存时间超过30年并非遥不可及,现实中很多比较年轻的癌症病人生存时间就超过了30年。
想一想,患癌症的人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如果还能活30年以上,那也是70岁以上,其实就不会太让人害怕了。
1、早期癌症
——多数可治愈,活过30年完全有可能
这个其实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早期癌症很多是可以治愈的,分期越早,治愈概率越高,既然治愈了,当然也就跟正常人一样了。所以,想要活得久,早发现早治疗是最可靠的。
2、少数晚期癌症
——有的可治愈,活过30年也有可能
少数癌症即便晚期也仍有治愈的可能,所以即便查出晚期癌症也不要轻言放弃,要看具体情况。
3、部分复发/转移性晚期癌症
——不能治愈,但可能带瘤生存多年
早期癌症并不是都能治愈,有的病人治疗后仍可能复发;而晚期癌症尽管少数有争取治愈的机会,但多数不能治愈。对于这些复发/转移性晚期癌症病人,最现实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带瘤生存,通过治疗延长生存时间。
那有没有可能生存超过30年呢?不能治愈的晚期癌症带瘤生存超过30年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现实中这种病例很少,只能说某些癌症晚期病人通过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可以带瘤生存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十年以上已经可以算是很不错的,而基本上很少有带瘤生存三十年以上。但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药物研发上市,将来一定是有这个可能的。
4、生长发展缓慢的惰性肿瘤
——不能治愈,但惰性肿瘤生长缓慢
惰性肿瘤,即所谓的“懒癌”,生长发展缓慢。“懒癌”有时可以不急着治疗。治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活得更长,如果治疗并不能在现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而暂不治疗的情况下,病人能活得好好的,当然不必急着治疗。
不过要注意,“懒癌”的所谓不治疗,要视具体病情而定,要求医生要有足够的经验,要能区分哪些情况需积极进行干预,哪些情况可以观察暂不干预,而绝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不进行治疗。即便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也只是暂时的,不是说可以不管不顾,得监控它,定期随访复查,一旦出现新情况,有了需要治疗的适应症,那也不要犹豫,该行动的时候要行动,不要一拖再拖。
不管什么癌症,配合好进行治疗、心态好、各方面做得好以及运气好的人,同等条件下生存时间最长,正所谓“一切皆有可能”。
癌症患者跨过五年生存期
做对这几件事很关键
癌症通常在前两三年复发、转移的风险要大一些,两三年后复发、转移风险下降,而五年后进一步明显下降,之后复发、转移的很少,但这也不是说五年后百分百不会复发,仍有可能,只是概率很低罢了。接下来,需要留意这三件事:
1、继续定期随访复查
不要失访,要和医生保持联系,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没得过癌症的健康人都得定期体检,何况得过癌症的人。
除了针对所患癌症进行针对性的复查,还要做好其他肿瘤的筛查。患过癌症的人可能再得其他癌症,比如得过结肠癌的人,以后也有得肺癌等的可能,这不奇怪,这是和之前那个癌症无关的另一个癌,不是原来的癌症复发。
2、继续保持良好心态
得过癌症的人应该更多一层人生感悟才对,放过自己,别太计较,心态平和一些,不要把自己搞得心累、压力大。
3、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继续远离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关键是做到。
本文综合自:
①2023-06-27肿瘤专科医生《患癌这几种人存活可超30年》(潘战和)
②2023-06-26肿瘤专科医生《癌症患者跨过五年生存期大关,接下来这几件事很关键》(潘战和)
来源: 健康时报
大部分患者在化疗后会出现食欲欠佳,恶心呕吐的情况,通常会建议患者在此期间可多食新鲜蔬菜、少食多餐外,患者也要注意水分的补充,若患者有明显进食困难时,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口服营养剂进行营养支持。
因血液病患者进行化疗后需要营养来补充足够的体能支持与恢复,传统观念认为各种汤类能帮助调理,但是,汤中的蛋白质不到炖汤所用固体物质的1/10,并且汤中脂肪含量较高。因此,仅摄入汤类无法提供白血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因结合自身情况多食高热量食物。高蛋白食物主要包括:牛奶(排除乳糖不耐受外)、蛋类、瘦肉、鱼虾、豆制品等。
大部分血液病患者都会出现贫血等症状,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努力补铁。含铁元素较多的食物有:红色的肉类、动物的肝脏等。
同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等;并且避免摄入浓茶及咖啡、酒类、气体饮料、油炸物等。
患者若出现了食欲不振或者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可选择半流质或软饭,如米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脑、小笼包等,同时可佐消导性食物,并坚持少食多餐。
患者因化疗期间使用止吐药、长期卧床等因素,患者便秘发生率高。可以在食物中适当添加如麻油、蜂蜜等食材来滋润肠道,帮助肠道蠕动消化;另外也可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片、红薯等。日常可做适当、适量运动来提高恢复免疫力,同时避免大力排便。
为了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你可以留下你的血液病问题。我来解答!
1.血小板增多
2.血小板减少
3.缺铁性贫血
4.再生障碍性贫血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6.巨幼细胞贫血
7.急性白血病
8.淋巴瘤
9.多发性骨髓瘤
10.各种贫血
11.其他血液病
莫名其妙被陌生人说“你有病”,你会怎么样反应?
浙江绍兴的朱阿姨就经历了这样的一件事,当天她正在一家面馆就餐,突然走过来一位陌生男子,提醒她脑子可能长了肿瘤,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朱阿姨感觉莫名其妙,后续联系该男子后,才知道这位陌生男子是一名医生。
赵医生当时见见朱阿姨面色不对劲,她的嘴巴、鼻子宽厚,眉弓和颧骨突起,很符合垂体瘤的特征,因此不顾冒昧地提醒朱阿姨。
而经核磁共振检查,朱阿姨果然被确诊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好在通过赵医生的手术之后,已经康复出院。
谈到这件事,朱阿姨感激不尽,“他要是没有看见我,我还不知道(自己长了肿瘤),他是在救我的命。”
早在以前,老祖宗就讲究“望闻问切”这一诊断手法,不过,这脸部和癌症之间有何联系?赵医生是怎么一看就发现了垂体瘤?看脸还能看出哪些疾病吗?
一、为何单看脸,就能判断有癌?看完朱阿姨的的故事,除了感慨赵医生的经验丰富,应该不少人也好奇,垂体瘤是什么?为何一看脸就知道?
垂体,是人体里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体,通过分泌激素,来指挥完成各个脏器发挥作用。其组成部分包括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垂体瘤,则多发于垂体前叶,主要由脑垂体局部出现了细胞的异常分裂增殖形成。虽然是良性肿瘤,患者还是需要去医院明确诊断和分型,进行临床干预。
案例中,朱阿姨的症状其实属于“肢端肥大”,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垂体瘤特征。在垂体瘤长期、过量的分泌生长激素刺激下,患者全身软组织、骨头等容易出现过度增生,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面容和体征。
患者可表现为面容变丑,大下巴、高颧骨,手脚肥大,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关节病变、内脏增大等情况。
除此之外,库欣综合征也是垂体瘤患者常见的表现,与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有关。主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还常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危害健康。
因此,若发现自己无端变“丑”的时候,需要查找原因,小心垂体瘤。
二、体内有癌,脸部先知?我们已经知道,垂体瘤可引起面部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些脸部变化也需警惕是癌症的信号。
1、黄疸明显
体内若生长肿瘤,可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当胆红素的浓度过高时,就可能影响脸部肤色而呈现异常黄色。
常见的癌症,如肝癌,会损害肝细胞,导致没有结合的胆红素停留在血液当中,升高血液中总胆红素的水平,刺激皮肤变黄,使患者出现皮肤变黄,巩膜黄染的情况。
2、皮肤莫名瘙痒
不少疾病都会引起皮肤瘙痒,由恶性肿瘤引起的主要是无丘疹的瘙痒。
一方面体内的癌细胞,让炎症分子变多,于是刺激脸部皮肤发生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肿瘤还会刺激一些活性物质的产生,这些活性物质进入血液,也会刺激皮肤末梢神经,于是脸部皮肤出现莫名瘙痒,且这种瘙痒更是全身性的顽固症状。
3、嘴唇长黑斑
嘴唇出现黑斑,属于一种色素沉着的息肉综合征,需要警惕肠癌的可能。这种疾病发病率低,常见于嘴巴周围、下唇、口腔黏膜,也可以在手掌、脚背、脚趾末端处发现,主要表现是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检查。
4、色素痣异常变化
每个人脸上几乎都有黑色痣,大多数是良性的,但如果有黑痣出现异常,比如呈现褐色、棕色、红色、蓝色等奇怪的颜色,不对称,边缘不规则或有锯齿状,短期内突然隆起和增大,经久不愈的溃破等表现,需要去专科医院排查黑色素瘤的可能。
当然,如果你出现了以上症状,也不代表百分百就患上了癌症,诊断癌症,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活检才能确定。但尽早去医院筛查一下,总归更让人安心。
三、体检注意2点,才不白花钱《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到,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这里先指明一个误区,那就是普通体检不能代替查癌体检。由于肿瘤几乎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一部位,但症状又比较隐秘,而且每种检查有优势也有“盲点”,所以即使每年参加一次常规检查,也可能出现漏诊。
对此,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表示,“防癌体检要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需要根据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筛查项目选择。”
小艾提醒:查癌体检,注意2个原则。
其一:“因人而异”
针对癌症体检的项目大多种类多,范围广,价格也不低,所以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是要选贵的,只选自己需要的。
具体而言,不同癌症高危人群,需重点筛查的癌症不一样,那这些人就可以“对症”检查。比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需要选择CA125;而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则要选择CA199。
又比如经常吸烟的人应该先筛查肺癌;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40岁后哪怕没有症状,也应该每年坚持做一次肠镜。
其二:“因症而异”
在癌细胞慢慢发展的过程中,多数都会产生一些不适症状,有些“报警信号”并不明显,容易让人和其他慢性疾病弄混淆,于是很多人治疗的时候也是流于表面。
比如当身体长期出现腰酸背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消瘦乏力等表现,就应该考虑胰腺癌或者胃癌的可能,先第一时间考虑去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肿瘤科,进行针对性排查,而不是在内科、消化科、外科反复检查,反而延误治疗时机。
总之,如果面貌突然变丑,或者脸色变黄、皮肤莫名的瘙痒、以及唇上长黑斑等等,都最好排查一下癌症的可能。而在选择癌症体检项目的时候,要做些加减法,注意“因人而异、因症而异”两个原则。
参考资料:
[1]《面容无端变丑 需要排除垂体瘤》.大河健康报.2022-10-11
[2]《选哪些项目能揪出早期癌症》.中国青年报.2017-04-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