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医能治癌症为什么不推广,以及中医治疗癌症有什么特效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在面对癌症的治疗选择时,很多人会考虑中医作为一种替代或辅助治疗的选择。
然而,中医治疗癌症是否有效一直备受争议。
最近,一位院士直言中药不能根治癌症,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癌症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中药可以根治癌症。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涉及多个因素。
治疗癌症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大量临床试验和研究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虽然中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并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中医在根治癌症方面的有效性。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可能对某些癌症的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并不能治愈癌症本身。
此外,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药效难以稳定控制等因素,其治疗效果在不同的个体和疾病情况下也存在差异。
应该强调的是,中医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例如,中医药可以帮助缓解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的辩证施治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些思路。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中医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应该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相结合。
患者和家属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追求中医或其他替代疗法。
任何治疗方案都应基于科学的证据和医学专业的建议。
总结起来,中药不能根治癌症,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的有效性目前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
然而,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中医在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患者和家属在面对癌症治疗时应保持理性,遵循医生的建议,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说起癌症的治疗,很多癌症患者会选择化疗、放疗、手术等等。有一些患者会把中医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其实癌症患者治疗全程都可以中医介入,中医药应该是抗癌全程的“旅伴”,而不应该到最后才想到的方案。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癌症的?又是有哪些方法呢?
中医治疗肿瘤与其他疾病一样,都要按照中医理论体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和“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来收集症候表现,并进行辨证。然后根据肿瘤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气血、脏腑、经络的各种表现,加以综合考虑,作出证型的辨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审症求因、追本溯源,抓住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施治,即所谓“治病求其本”。
中医治疗癌症有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原则。由于恶性肿瘤病情复杂,相同的癌症,由于发病情况不同,阶段不同,会出现不同证型,因此要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相反,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癌症,若出现同一证型,就要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总之,要根据辨出的证型来施治,这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总原则。
第二个是虚实补泻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就是说,出现虚证,当用补益方药;出现邪实证,则用泻法;而虚实兼杂,就需补泻兼施,攻补同治。当然,这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攻多补少或补多泻少,或先攻后补,先补后泻等具体方案。
第三,固本培元原则。本即先天之本,指肾阴、肾阳,元指后天脾胃运化之功,癌症病人常有先天或后天之不足,这是成为致病的内在因素之一;或患者久病不愈,引起脾胃功能及肾的阴阳失调。研究表明,固本,即采用补肾的方药可以增强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和调节内分泌功能,减少癌细胞的转移;培元,即采用健脾益气、调理脾胃,改善病人的营养吸收。亦可增强和提高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一般状况。
那么,中医治癌又有哪些主要方法呢?
清热解毒法:中医认为,毒热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临床上表现为邪热壅盛,中晚期癌症病人常有发热、疼痛、肿块增大、局部灼热肿痛等症状。同时有口渴、便秘、苔黄、舌质红绛色、脉搏快数等热性症候,即有毒热内蕴的表现,故应以清热解毒药治疗。清热解毒药中有许多具有抗癌作用,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软坚散结法:肿瘤形成之后,聚结成块,坚硬如石。中医理论认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凡能使肿块软化,消散的药物称为软坚散结药。据中医临床应用,此类药物虽能软化消散肿瘤,但单用实际效果不明显,常与其他方药合用。
活血化瘀法:瘀血是中医特有的病理病因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尤以肿瘤病人为甚。肿瘤病人与瘀血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体内或体表肿块经久不消,坚硬如石,或凹凸不平;唇舌青紫,或舌体、舌边、舌下有青紫斑点或静脉曲张;皮肤黯黑,有斑块、粗糙,肌肤甲错;局部疼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脉涩滞等,对出现上述症状之一者,就可运用活血化瘀疗法。研究表明,该法主要有抗癌症、抗炎症、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调整组织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
扶正培本法: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是正气先有亏虚,然后客邪滞留,引起一系列病变。人的正气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有抵御外邪的能力。正气亏虚,也就是在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性及机体内外相对平衡性遭到破坏的时候,致癌因子才能起作用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并使肿瘤得以浸润、扩散和转移。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守,邪不可干”,当患有肿瘤病之后,耗气伤血,日久因病导致亏虚,更使正气不足,而肿瘤能否控制、恶化、扩散或转移,也取决于正邪斗争的结果。扶虚补正,能预防肿瘤发生和发展,所以扶持正气、固本培元的治疗,叫做“扶正培本”法,是治疗肿瘤的根本方法之一。
癌症的治疗中,中医早期介入治疗效果更好。在癌症治疗中,中医药应该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千万别拖到晚期,病人的身体和脏器都已经损坏了,才去找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癌症的优势并不仅仅在晚期,而是全程参与癌症各个阶段中。同时,肿瘤患者也要认识到,生命是十分可贵的,而且我们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即使是患上了癌症,就算到了晚期的话,我们也不应该轻言放弃,一定要拾起信心,对抗病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癌症治疗有过片面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很多癌症治疗办法虽然有效,但却是一把双刃剑,在去除或杀灭癌细胞的同时,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比如临床常用到的手术疗法会造成手术创口,放化疗会产生副作用等等。于是,患者将目标放在了中药材和中医治疗上。
因为在许多人看来,中药材都是一些天然植物的根茎、又或者是动物身上的部位,它们并没有副作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于是,很多癌症患者都将中医看做是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甚至是不惜放弃外科治疗,开始轻易尝试一些偏方。
然而,结果却天不遂人愿,患者病情并没有通过偏方或中医得到控制,反而是逐渐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甚至是因癌离世。
殊不知,中医的确有辅助治疗癌症的效果,但它并不是抗癌的全部,关于中医治疗癌症的误区,你是时候了解一下了:
1、中药没有危害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言论,这不仅仅只是现代药物,同时还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很多中药材都具有肝肾毒性,要知道,癌症患者的身体原本就非常虚弱,免疫机能不仅相对较差,同时身体各个系统的运转速度也比较慢。
如果癌症患者轻易尝试中药材、各种没有经过科学证实的偏方,这不仅起不到治疗、以毒攻毒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是会导致器官衰竭;
2、中医是抗癌主力军
从科学角度来看,中医在外科发展史上和内科发展是齐头并进的状态,但是对于癌症的治疗外科却很少有提及。许多患者都是在西医治疗无效、进入晚期阶段后,才想着使用中医进行治疗。
但事实上,单纯的中医治疗其实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抗癌方面,仅仅只是起到了缓解疼痛、缓解其他症状的效果而已;
3、放弃临床,选择中医
这也是部分癌症患者容易陷入的误区,他们只是看到了手术或放化疗造成的身体伤害,却忽视了这些治疗手段的抗癌效果。
殊不知,虽然放化疗会产生副作用,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们的临床使用率,这就是对抗癌症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放弃科学治疗、选择中医,无疑是留给了癌症巨大的发展空间;
4、盲目进补中药
部分家属觉得癌症患者身体非常虚弱,所以应当吃一些大补的东西,甚至是不惜花费重金购买昂贵的人参、灵芝、雪莲等补药。
殊不知,中药调理非常有讲究,必须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材,不同体质的人,适合的中药材、进补规律都不相同。盲目服用补药,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中医药在临床从来都不是抗癌的主力军,它们在癌症治疗领域仅仅只是起到了辅助效果,真正抗癌、有实现治愈希望的方式,其实就是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所以,大家一定要认清现实,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才是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