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浙江省癌症筛查信息平台)

2023-09-12 14:45:54
肿瘤知识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类风湿性关节炎(浙江省癌症筛查信息平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浙江省癌症筛查信息平台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忌口吗?医生教你如何吃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病之后,患者会出现手、腕、肘、膝等关节受累的表现。据统计,未经治疗的患者5年内致残率高达75%。目前该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对症治疗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为主。“在目前慢性病管理中,如果满分为10分,患者的自我管理可占7分,而医生只能占到3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这样说道。

为提高病友自我管理意识,广州类风湿关节炎病友会在2019年3月12日开展了新一期“医患携手,不再徘徊”主题活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一些误区,古洁若教授一一作出了详细的回答。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能不能吃肉?

有的人认为吃肉会让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古洁若教授表示,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首先它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而并非代谢性疾病,所以目前认为饮食并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两者没有太过直接的关系。

医学上普遍认为不论是肉类、鱼类还是蔬菜水果,只要保证食物的新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可以食用的。如果饮食结构太过单一,造成营养不良的话,会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此外饮食只是影响免疫功能的原因之一,如果经常劳累,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同样也会造成免疫功能的损伤。

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是可以食用肉类的,并且一些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的患者所需要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很多都来源于肉类,所以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是有益的。

另外,适当补足维生素A、C、D、E和铁、铜、锌、硒等元素来增强身体免疫力;做到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过甜的食物,这些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很大帮助的。

冷水与化妆品是女性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元凶?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个发病特点,即女性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据统计,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古洁若教授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变化造成免疫系统的失衡。

女性在生理上的特殊性,使得她们在面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需要特别的应对方法。有老话讲,女性坐月子时一定不要碰冷水,否则可能会得风湿病。古洁若教授认为这种说话并非没有道理,冷水刺激确实会造成免疫系统失衡,不排除其发展为风湿病的可能性。

另外,很多女性会面临一个化妆的问题,那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化妆品呢?古洁若教授表示,能否使用主要看化妆品中含有怎样的刺激作用,但一般来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使用化妆品的,而一些其他的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红斑狼疮可能就要慎重对待化妆品的使用,尤其是防晒类的化妆品,因为光照是它的一个明确致病因素。

不痛不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要一直吃药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还是一种可控不可治愈的病,目前仅有3-5%的病人可以在控制病情下停药多年,绝大多数的病人还是需要进行达标治疗的,通俗来讲就是指没有一个关节红肿、疼痛,临床没有症状的状态,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60%的患者可以达到这个治疗水平。

如果患者治疗了一段时间都没能达到这个状态,就需要调整治疗策略,通过药物的调整以及非药物治疗来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

据了解,达到达标治疗标准后,停药的患者一年内复发率高达80%,而坚持用药的患者的复发率只有不到5%。所以症状缓解之后患者仍需要维持应用的药物,才能维持病情稳定,不使其复发。

长期服药的副作用对身体会有很大危害吗?

一直以来,药物的副作用都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来讲,更是困惑。对此,古洁若教授表示,如果拿服药对患者的好处和用药的副作用做对比,那么前者要占到95%,而副作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另外,医生会尽量为患者规避服药副作用的影响。

一般患者最强烈的副作用会出现在服药的前三个月,超过三个月后,常见的口腔溃疡、腹泻、肝损伤等症状就会减少很多,所以患者需要在服药前三个月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查,在三个月后到半年内虽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但也不排除偶发性的罕见并发症,所以建议患者最好在半年内坚持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及时的对药物作用进行预估,在医生指导下将药物副作用控制到最低。

人工智能助力癌症早期筛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自然医学》发表系列文章,回顾了2020年令人瞩目的10项医学领域的进步,癌症早筛技术列为其中之一。

专家认为,筛查有助于提高癌症早诊率、治疗率。癌症筛查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极为有效的途径。在癌症防治收益层面,癌症筛查是降低疾病负担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重点人群癌症早诊率和治疗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未来发病率。

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陈明认为,癌症筛查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防治癌症的核心知识知晓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居民主动参与筛查意识,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癌症整体防治网络,推动癌症诊治走向规范化、均质化。“癌症筛查在高效、精准地筛选高危人群的同时,也能根据居民饮食习惯、疾病谱等变化对新型的癌症高危因素进行识别。过去,癌症筛查由于受到便潜血检测产品质控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影响,成效受到制约。”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查等的快速兴起,有助于提升我国早期筛查水平。

据介绍,一种人工智能云诊断技术已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中应用。采样机构收集细胞标本图像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传到云诊断平台后,人工智能自动进行诊断,病理医生只需对人工智能诊断为阳性的少数结果进行复审确认即可,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劳动。

陈明告诉记者,2020年,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携手依图医疗研发了省域癌症筛查信息平台。该平台融合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省域内癌症筛查项目信息的统一接入与管理,满足筛查流程管理、智能质控、数据安全、大数据分析等多样化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敏捷拓展能力,为筛查诊断治疗全程提供了支持。

“将智能化技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癌症筛查和质控,能进一步提升癌症筛查效率和质量。”浙江省癌症筛查平台研发负责人、依图医疗副总裁石磊博士说。

“依托这一平台,浙江省肠癌筛查检出率高出同类项目。”陈明说。2020年实施肠癌筛查后,可较大节省群众医药费用和医保基金远期支出。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8日 19 版)

浙江启动“仁爱基金”5年投入100万元用于癌症筛查救助

“仁爱基金”启动仪式现场。 钱晨菲 摄

中新网杭州4月15日电(记者 钱晨菲)1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浙江省癌症基金会正式启动“仁爱基金”,计划5年投入100万元,用于支持该省各级各类癌症筛查项目的开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于恩彦介绍,“仁爱基金”的救助对象为参加2019-2023年间浙江省各级、各类癌症筛查项目,并且被筛查出患有癌症或癌前病变的贫困癌症患者(须为低保户家庭患者)。

申请上述基金时,救助对象需持有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证明;筛查承担医院出具的明确诊断证明、病理报告或者其它诊疗证明等(可每人一张或几人一张);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身份证明材料。

救助标准方面,“仁爱基金”规定,对于筛查时发现为疑似癌前病变(高级别)/原位癌患者,经相关医院确诊为癌前病变(高级别)/原位癌并作相应治疗的患者,每人救助3000元;筛查时发现为疑似早期癌,经相关医院确诊为早期癌并作相应治疗的患者,每人救助5000元;筛查时发现为疑似中晚期癌,经相关医院确诊为中晚期癌并作相关治疗的患者,每人救助10000元。

“成立‘仁爱基金’,就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和扶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深化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于恩彦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仁爱基金”活动发起单位,计划5年内共计投入100万元用于浙江省癌症筛查项目的专项救助基金,帮助贫困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完)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3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