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药有用吗,以及癌症靶向治疗药物大全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前,癌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人们普遍谈癌色变,在大部分癌症面前,人类也只不过是一只任由摆布的蝼蚁而已。
为了防癌抗癌,大家都想要寻求“灵丹妙药”。但可惜,眼下,公众有抗癌防癌的心理需求,却又找不到可信的防癌科普,这时候某些非法商家就利用大家普遍恐癌的心理,夸大各类产品的防癌抗癌作用,宣称没有它不能防的癌症。此外,也有一部分人相信各种民间“偏方”及“防癌秘方”,一不小心就陷入其中,最终耽误了疾病的治疗。
那么,有药物可以预防癌症吗?市面上的保健品真的靠谱吗?今天,39健康网将针对大家较为关注的这一话题,进行详细的说明。
化合药对癌症有预防作用?缺乏标准证明随着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化学预防癌症也逐渐备受关注。所谓化学预防指的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来预防、抑制或逆转恶性肿瘤的发展。例如,目前,阿司匹林、叶酸、钙及维生素D、二甲双胍等药物就被认为可能对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化学预防剂,但其具体预防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COX-1和COX-2预防癌变。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预防大肠癌,但其所需的剂量、用药时间及预防人群仍有较多争议。且由于其容易引发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不能广泛应用。
叶酸 叶酸缺乏可使正常上皮组织有瘤性转化倾向,适当补充叶酸能抑制癌变及降低大肠癌发病率。但对于已存在的肿瘤,叶酸缺乏抑制作用,补充叶酸却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进展。目前还不能确定叶酸的安全有效剂量及最佳给药时间,所以,暂不支持将叶酸作为预防大肠癌的药物。但若患者本身叶酸水平低于正常,就可补充中等剂量叶酸以预防大肠癌。
钙和维生素D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均证明钙剂和维生素D可在一定程度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有临床试验证明,补充钙剂可减少大肠癌的复发。
二甲双胍 有研究数据支持二甲双胍能减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肠癌发病风险,二甲双胍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肠癌初级预防药物。
事实上,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物、黄连素等药物也被认为可预防大肠癌,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等尚不清楚,尚不支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来预防大肠癌。此外,这些药物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服用,不可擅自服用。
需要在此提醒大家的是,不少医生直言:现有的这些药物仍不能作为标准癌症预防措施,不能替代科学的癌症筛查、检查手段。
保健品吃了也没害处?仍存在争议除了上述药物,随着人们对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保健品充斥着市场,受利益驱使,一些人打着“咨询义诊”、“专家健康讲座”等旗号,将某些保健品吹嘘成防癌的灵丹妙药。
那么,这些保健品究竟有没有功效?真能防癌抗癌吗?
有专家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经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可能提示有抗癌功效,但对患者而言不可寄希望于简单地依靠吃含有这种成分的保健品去防癌,含有抗癌成分不等于吃了这个东西就可以防癌抗癌。
具体而言,动物试验研究是从这种食物中提取到某个成分,然后用一定剂量去对动物进行实验。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有效的剂量,你得吃多少这种食物或保健品啊?
很可能癌症没预防,你倒先被吃撑死了。
换言之,“防癌或抗癌保健品”更多的是概念炒作,他们根本起不到什么防癌抗癌的作用。保健品不是药品,它只是人体的一种营养补充剂,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国家批准上市的保健品一般对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也没有肯定的预防癌症的作用,更无治疗癌症的功效。
此外,保健食品抗癌防癌的说话还需与癌症本身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以胃癌为例,胃癌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明,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科学家发现,胃癌发病可能与氧自由基损害有关,所以,有人提出部分具有生物活性的抗氧化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胡萝卜素、大蒜素等可能抑制胃癌的发生。反观国内外多个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仍存在争议。部分保健品可能对健康有一定好处,但不能预防胃癌。
中药调理可以多多益善?缺乏科学依据既然化学药不一定可行,保健品又缺乏依据,那么,就不乏一些人将希望寄托于中药上。他们认为,相信中药可以调理身体,认为“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古人云:“是药三分毒”,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滥用乱服同样也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许多胃不好的人,如果盲目吃中药反而会诱发胃部不适。
同时,从中医的角度讲,西洋参、乌梅、白头翁等可能有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但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缺乏试验研究数据支持,仍需验证。
要知道癌症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涉及遗传、基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还没有可靠证据现实何种药物和保健品和预防癌症的发生。因此,药物也好,保健品也罢,都不能随意服用,如果需要药物调理或者想服用保健品,还是应该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也许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可以发现某些能够预防癌症的药物。但是,当下,与其在生活中通过药物和保健品来预防癌症,还不如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靠谱一些!
癌症无法攻克,是肿瘤医生最大的“心病”,而抗癌神药的问世,则是医生最想听到的消息。
对医护人员、患者、所有人都一样。
今天,小艾要跟大家介绍一个“抗癌神药”。
抗癌神药——“特洛伊木马”“特洛伊木马”(Tisotumab Vedotin,简称TV)是一种含有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抗癌药物,由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该药物以脂质体为主题,用人血清蛋白作引路,实现将抗癌成分精准、快速送达癌症病灶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过去化疗药物由于无法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严重损伤。所以,如何让抗癌药物精准地发挥最大效用一直是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该课题下,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应运而生。
应运而生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出一个能同时满足准确、高效、安全几大要求的靶向给药系统,可不是那么容易。
癌细胞是人体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因此癌细胞也有与正常细胞相似的以双层磷脂为主的质膜结构。基于该特性,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两端各有一个结合位点的长链脂肪酸,一端附着于人血清蛋白上,另一端连接并包裹住抗癌药物。
于是,人血清蛋白可以轻松带着被脂质体外壳包裹的药物进入肿瘤病灶,等到表层的脂质体被代谢完后,里面的抗癌药物露出来,就可以发挥作用,杀死癌细胞。
这个给药系统一方面在渗透和滞留增强效应的作用下,更精准到达肿瘤组织,降低治疗时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在表面包裹物质的保护下,药物也避免进入体内循环后被快速消耗,使得更多有效成分能在肿瘤组织中聚积,起到更好的疗效。
为了验证这种抗癌药的效果,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前后共招募了147名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其中有120名是复发或已转移的成年癌症患者。
这些实验参与者大多平均接受过3种及以上药物治疗且都产生了耐药性,在接受TV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人产生了良好反应,肿瘤有所缩小甚至停止生长。
根据目前实验结果,TV治疗对膀胱癌和宫颈癌的改善情况最好,分别使其中27%和26.5%的患者得到控制;其次是对卵巢癌、食管癌和非小细胞癌,其中分别有14%、13%和13%的患者得到控制;另外还有7%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也获得病情改善。
在所有对药物产生反应的参与者中,反应结果平均能持续5.7个月,部分参与者可达到9.5个月。而在副作用方面,有部分参与者出现疲劳、恶心、流鼻血和视力减退的问题,不过研究人员认为比起过往药物,TV的副作用相对可控,他们也在接下来的临床试验中调整干预方案,以尽量减少药物对视力的影响。
对多种癌症有效此前的临床试验,参与者中有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食道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终只有前列腺癌患者未出现对药物的反应。
目前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初始治疗无效的宫颈癌患者,用TV作为二线治疗方案似乎反应率非常高。
接下来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还将测试TV对肠癌、胰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其他类型癌症的疗效。
另外,在小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也曾用TV疗法成功消除小动物的骨癌、肠癌和胰腺癌病灶。
如今癌症治疗领域屡屡有神话出现,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彻底战胜癌症,实现“成功登月”。
参考资料:
1 抗癌药物传递系统现“特洛伊木马” 精准高效绝杀肿瘤!.健康界.2019年7月23日
2 Systemic RNA delivery to dendritic cells exploits antiviral defenc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534, 396–401(2016)(Online June 01, 2016)
3 Tisotumab vedot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olid tumours (InnovaTV 201): a first-in-human, multicentre, phase 1–2 trial. The Lancet. DOI: 10.1016/S1470-2045(18)30859-3(Online February 0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