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可以吃血蚶吗?,以及癌症病人能吃人参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近日,一名男子在吃了生腌虾和血蛤后反复发烧,送医后检查得知他身体里有肝吸虫,肝胆位置发生病变。#男子常吃淡水生鱼片患上肝吸虫病#
▲图:微博截图
夏季到了,吃生鱼片、醉虾、醉蟹的大有人在,认为这样味道鲜美,营养原生态。但这种吃法真的很危险,感染寄生虫的几率很大。
肝吸虫有啥危害?日常饮食又该如何避免感染寄生虫?这就来说说夏季吃海鲜的事儿~
1、肝吸虫危害有多大?▲肝吸虫(微博截图)
肝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全世界感染肝吸虫的人数大约有3500万,约有11亿人存在感染风险。
初步感染的时候一般是没有症状的,当有症状的时候都是比较严重了。
长期肝吸虫感染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管细胞癌(CCA)。因为肝吸虫会长期寄生于宿主的外周胆管中,导致病变。并且因为肝吸虫的刺激,机体会出现免疫炎症反应。
另外,肝吸虫进入肝脏内,会引起胆管堵塞,继而导致肝实质炎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已经将肝吸虫列为CCA的I类致癌性病原体。
2、生吃海鲜营养更好?安全考虑,建议做熟!
关于生食海鲜感染寄生虫的案例常有报道,各种水产品都是很容易携带寄生虫的,比如异尖线虫、肝吸虫、裂头蚴等。
简单的沾沾芥末、用酒腌一腌等这样的操作根本不足以杀死寄生虫。
虽然芥末含有丰富的异硫氰酸盐,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但并不能杀死鱼肌肉内的裂头蚴。
没做熟的海鲜还可能存在致病菌,比如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等,食用后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生食三文鱼片是最常见的餐厅美食,但市面上的很多三文鱼是虹鳟。
虹鳟鱼≠三文鱼
虹鳟鱼是一种淡水鱼,寄生虫风险较高。
而真正的三文鱼是正规养殖的大西洋鲑,会经过冷冻等特殊处理,降低寄生虫的风险。
只能是降低,但不可完全避免,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做熟了再吃。
虹鳟鱼的脂肪含量只有三文鱼的一半,而蛋白质含量和三文鱼相似,每100克含量约为20克。
如果你在减肥,很介意脂肪的摄入量,那么可以选择虹鳟鱼。
3、这5种食物都不能生吃以下这5种食物存在寄生虫风险,需要提高警惕:
①黄鳝:肉质鲜美,被称为“水中人参”。但黄鳝是至少15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其中危害较大的是颚口线虫Ⅲ期幼虫。
人多因生吃黄鳝或食用未熟透的黄鳝感染,幼虫会在人体内多器官游走,侵犯内脏、眼睛、大脑、脊髓等器官。
②三文鱼:很多人喜欢吃生的三文鱼,认为这是原生态的鱼肉很有营养。但从安全角度考虑,真的不建议生吃。
生三文鱼很可能存在寄生虫污染,主要为阔节裂头绦虫,当被人食用后裂头蚴进入人体,在其肠内经3~5周发育为成虫。
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有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泻或便秘和饥饿感等轻微症状,影响人体健康。
③小龙虾、蟹:对于喜欢吃醉虾、醉蟹的朋友,需要警惕肺吸虫。生的以及未熟透的小龙虾、蟹类,都可能存在肺吸虫污染。
肺吸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肺,也常在脑脊髓、腹腔和皮下组织,损害健康。
④荸荠:属于水生植物的一种,容易感染姜片虫。
人感染姜片虫后大便量会增加、味道特别臭、还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少数患者还会从粪便中排出一部分姜片虫,甚至会从嘴里吐出来。
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过敏和水肿,严重还会引发肠梗阻,甚至死亡,儿童感染后还会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
4、享用美食,如何避免感染寄生虫?除了不要生吃以上提到的危险食物,还要做到:
①砧板生熟分开:平时经常生熟共用一块砧板,可能会导致交叉污染。建议大家一定要生熟分开,用不同的砧板,或者正面切蔬果、背面切生肉。切完生肉一定要彻底清洗砧板,悬挂晾干。
②不要喝生水:生水中可能会存在某些寄生虫的虫卵和细菌,特别是河水、江水、小溪等,无论再清澈也绝不能直接喝!即使是自来水,也一定要煮沸后再饮用。
③在外少吃凉拌菜:比如凉拌鱼腥草,可能与感染肝巨片形吸虫有关。
④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上可能携带的虫卵附着于生活用品以及食物上。
总结:
寄生虫对人体危害很大,某些食物生吃有风险,一定要彻底做熟!
参考文献:
[1]谢红丹,曹聪.肝吸虫引发胆管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06):624-628.
[2]李燕榕, 李莉莎, 江典伟,等. 食生三文鱼感染阔节裂头绦虫1例报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006):494-494.
[3] 蔡武卫,林陈鑫,谢汉国,江典伟.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在黄鳝体内分布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0,26(02):10-11+42.
[4] 李燕榕,李莉莎,江典伟,陈朱云.食生三文鱼感染阔节裂头绦虫1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06):494.
患癌后,大家更多是把重点放在治疗,放化疗的副作用上,殊不知,营养支持也是延长生存期地关键。
有些患者更为极端,相信 “饿死癌细胞”这类言论,进而开始减少食量,最终瘦成皮包骨,连基础的手术、化疗都耐受不了,最终导致癌细胞扩散至全身,令人惋惜。
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想要癌症达到期望值,首先要摒弃传统观念,其次要做好营养支持。
那么问题来了,营养支持要怎么做呢?
白皮书显示: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8%肿瘤患者原本就因为体质的原因导致进食下降,如果再加上主动刻意的减少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的几率就会大幅增加了。10月31日,我国发布了《中国肿瘤患者营养膳食白皮书(2020-2021)》。
统计显示,在我国的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其中,45%的肿瘤患者曾因手术发生进食困难,导致进食减少。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产生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或便秘腹泻的患者分别有86.57%、71.18%和64.82%。30.04%的患者,治疗之后近三个月内伴随体重减轻,51.39%的患者,体重减少比例超过原体重的5%以上。
老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话同样适用于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的身体体质直接下降,这样一来,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或者靶向药物等治疗方式,患者都会出现耐受性下降,进一步导致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而且生活质量也会很差。
临床数据显示,有两成左右的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换句话说就是活活“饿死”的。
营养支持是抗癌“良药”,家属该如何做?尽量的多吃,才能和疾病展开对抗。在医院的肿瘤科室,医生会叮嘱每个接受完阶段治疗的患者,回家之后要尽量多吃东西,还要变着花样的吃饭,这样才能使身体尽快恢复,以便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治疗,但具体该怎么吃呢?医生给出三个建议:
不偏食、不挑食:肿瘤患者在体质相对较好的阶段,千万不要盲目地去减少进食,能吃就尽量吃,而且不要挑食不能偏食。有的患者迷信某种食物抗癌就天天吃,这会导致营养摄入的不均衡。控制好摄入量,注意荤素的合理搭配。如果有的患者胃肠不好,可以把食物煮得烂一些,更利于肠胃吸收。
科学服用补品:有些患者服用大量的人参或者冬虫夏草,适当吃是没问题的,但同样不能过于依赖,补品不能代替饮食,也无法代替肠内吸收的营养剂。如果患者食欲不振,不要用补品代替,而是应该服用肠内营养剂。
多吃蔬菜水果:癌症患者每天要多吃蔬菜水果,最好保持每天一斤的食用量。菠菜、西兰花以及橙子等等,都是适合癌症患者的蔬菜。
牢记!这几类食物一定要少吃或不吃而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癌症还是健康群体,下列的几种食物还是少吃或者干脆不吃为好。
熏制和腌制食物:熏制食品中苯并芘的含量普遍超标,苯并芘属于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癌物。而腌制食物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类物质反应,形成具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所以,属于这一类的加工肉类以及其他食品都要少吃。
油炸食物:同样,油炸过程中也会产生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多环芳烃化合物等有毒有害和致癌物质,一定要少吃。
酒精饮品:《柳叶刀》此前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酒精对大脑、心血管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带来的伤害是致命的。有研究指出,酒精对大脑的影响可以长达六周,普通人要少喝酒,而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更应该做好滴酒不沾。
综合来看,无论是已经患癌的病人还是健康群体,饮食方面的安全合理,是避开那些已经被明确标定了的高危区域,至于健康的饮食标准,保持均衡永远是没错的。
参考资料:
[1]《中国肿瘤患者营养膳食白皮书显示: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8%》 环球网 2020.10.31
[2]《肿瘤患者普遍营养不良 两成患者是“饿”死的》 生命时报 2016.4.27
[3]《油炸、腌制和烟熏食品不能多吃?》 信息时报 2019.8.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