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从嗜睡到去世,以及尿毒症属于癌症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一次记者在采访中问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王怀宇:肿瘤科永远避免不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患者命悬一线时,您内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他引用了加拿大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说:我想这是我们医界同仁们都印在脑海里、并奉为工作准则的一句话。
其实,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问题,但这不是单纯地等死,而是应该做到“去者善终,留者善別,能者善生”,这样才能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终末期来临的征兆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阶段,一般会出现七个症状:瞳孔无反射、眼皮无法合上、对视觉和语言刺激反应减弱、脖子过度伸展、喉咙里有呼噜声、鼻唇沟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不同癌症还有一些特殊的征兆,比如肺癌晚期患者在死前一周呼吸时胸廓起伏很大;肝癌患者会出现浮肿、黄疸等。
癌症终末期病人在身体上有上述症状,心理上也经历着复杂变化,可能会愤怒、否认,可能妥协、接受,可能绝望,或者进入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自己沟通等等。每个癌症患者所经历的心理过程都有所不同。
终末期癌症,还有必要治吗?所谓癌症的终末期,其实就是晚期癌症到了最后的临终阶段。这时,所有癌症治疗措施都已经无效,离生命的终结只剩有限的时光,通常不超过六个月,有时以三个月为界。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既然治疗措施已经无效,当癌症患者到了终末期,肿瘤科的医生能做的大概只剩下安慰,以及少许的帮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在面对必然到来的死亡时所采取的顺势之举。临终关怀让我们理性接受死亡,舍弃不必要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治疗,转而去关怀病人,减轻他们弥留时刻的痛苦。
临终关怀强调的不再是如何治理癌症或其他病,而是如何让人可以得到更大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慰藉。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然而,临终关怀并不是在临别的患者耳边说些安慰话这么简单。我们需要知道临终患者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知道如何“有技术地”给予关怀。下面这些关于临终病人的知识,是常常被人误解的,学会这些才能有更好地关怀。
1.临终病人会冷吗?
临终病人常常处于脱水状态,且难以吞咽,无法补水。其循环的血液量也减少了很多,所以临终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这时,探望的家属会认为病人会感觉寒冷,于是帮病人加被子。其实,临终病人对体温已没有太多感觉,反而是绝大多数临终病人的手脚加盖了重量不大的被褥,都会感觉重得无法忍受。
2.临终病人需要输氧吗?
临终病人会因呼吸衰竭而觉得喘气困难。那么解决之道似乎就是给病人输氧。可实际上,临终病人已经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即便给她们供氧也没办法减轻他们的“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吗啡或阿片类制剂的合成麻醉剂减轻病人的喘气困难和焦虑感。
3.临终病人需要喂食和输液吗?
临终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是不是该用胃管喂食物和水,或者给病人输葡萄糖呢?其实,临终病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而脱水和缺乏营养还会造成病人血液里的酮体积聚,从而有止痛的效应,并出现一种异常的欢欣感。输葡萄糖会抵消掉这种感觉,而喂食则容易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而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的后果,让病人无法安静地离世。静脉输液能解决临终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水肿、恶心和疼痛。
4. 临终病人听不见了吗?
在临终阶段,甚至在死前的三个月,不少病人与外界的交流会减少。临终时,病人对别人的话也没有反应。不要以为这是拒绝关爱,或许他们已经听不见了。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话少了,是因为临终病人需要离开外在世界,和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临终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临终前一周,有56%的病人处于清醒状态,44%是嗜睡的,但没有一个处于昏迷状态;死前的最后6小时,清醒的占8%,42%嗜睡,其他昏迷。家属应抓紧与临终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也不要在最后随便说出口。
5.临终病人的呜咽是痛苦表现吗?
临终病人的口腔会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咙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咳咳声响,让人听了觉得不舒服,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但这时候给他们吸痰常常会失败,且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该把病人身体翻向一侧,把枕头垫高,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临终病人呼吸时还会发出呜咽声,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着病人很痛苦。可适当用一些止痛剂,让临终病人可以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静离去。
总之,在病人临终时刻,我们应该让病人舒适而安静地离去,防治过度、无效的治疗。
参考资料:
[1]《迎接首个“中国医师节”,肿瘤科高能医生访谈录》.每日经济.2018年8月17日
[2]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4期
[3]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年第2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谈起尿毒症,大家内心都是比较恐惧的,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得了尿毒症就代表着无法治愈和倾家荡产。的确尿毒症无法治愈,而且尿毒症治疗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那么,尿毒症有哪些早期症状,我们如何预防呢?
尿毒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为:
最初得了尿毒症,患者会感到体力不支,常常感到疲劳犯困,并且面色暗黄,食欲不佳。但是最初有这些症状时,很多人都会不以为意,甚至是忽视身体的这些信号。
其次,当尿毒症慢慢进入发展期,尿毒症患者会出现浮肿,尿量也会有所差异,这是尿毒症发生后肾功能衰竭的晚期症状。身体各部位的浮肿,会越来越多,从最初的眼睑浮肿导致最后的全身浮肿,这是一种很易观察的症状,但是若发现了浮肿症状,也代表着尿毒症也进入了难以治疗的阶段了。
无论是尿毒症处于哪个阶段,一旦到了医院就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切勿逃避,只有勇敢的面对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
既然尿毒症难以治疗,所以预防尿毒症更为关键,要想预防尿毒症有如下措施:
1, 对于引起尿毒症的早期疾病积极治疗
比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若是不及时的治疗,将会威胁到肾脏,肾脏疾病会引发肾功能不全从而诱发尿毒症,所以身体任何问题都不可小视,都需及时的治疗。
2, 减少药物的摄入或者定期做肾功能检查
很多药物对于肾脏是有副作用的,有些人因为某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而部分药中对肾脏的损害比较大,如果无法减少吃药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定期做一个肾脏功能检查,及时的发现毛病从而及时的补救。
特别是许多人到了中老年后,会感到身体大不如前了,身体出现这毛病那毛病都会想着吃药来解决,不夸张的说,有些中老年人真的把药当饭吃了,还是建议大家不要一身体不舒服就吃药,能扛一下的就扛一下。
3, 多吃低蛋白、低脂、低磷食物
肾脏功能不全的人,在饮食上需多加控制,要合理的摄入蛋白、磷脂等物质,有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的人,蛋白摄入量普遍较高,为了预防因肾功能不全引起尿毒症,需对饮食中的蛋白摄入量严加控制。
在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发生,及时的检查,及找到针对性的治疗很关键。在已确定尿毒症后,患者的免疫力功能逐渐丧失,然而只有较高的免疫力才能够修复肾脏固有细胞、阻断肾脏纤维化,控制住疾病的快速发展,提高免疫力的方式,除了合理的饮食外,适当的运动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