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患者持续高烧不退怎么办,以及癌症病人高烧39度杀死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在民间,一直存在一种说法,癌细胞怕热,只需要发烧一场,癌细胞就有可能被杀死,有可能治愈癌症。甚至有人说,癌症患者只需要多发烧几次,就可以完全的杀灭肿瘤,癌症不治而愈。这是真的吗?癌症患者真的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治愈吗?今天曾医生就来科普一下。
首先,这是一个谣言,癌症不可能通过发烧来治愈,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有别的方法,可以通过热疗,来治疗癌症。癌细胞确实很怕热不怕冷,做过细胞试验的人都知道,我们保存肿瘤细胞的时候,是将癌细胞冻存在零下196℃的液氮里面。癌细胞可以在液氮中长期保持,几个月几年都不会死掉,需要使用的时候,复苏至37℃就可以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与正常细胞有非常多相似的特点。我们正常成年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也就是说不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都是在这个温度下比较合适生存。因为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体内的各种代谢酶,最适合的温度都是37度。超过37摄氏度,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特别是我们的大脑,对高温比较敏感。我们听说过这样的说法,高烧不退(体温超过40℃),把脑子给烧坏了,特别是小孩子,高热的时候,可能导致抽搐和昏迷。
不论是正常细胞还是肿瘤细胞,都怕热!但是,肿瘤组织更怕热。是这样的,尽管肿瘤组织的血运非常丰富,但是肿瘤的血管和正常组织的血管不一样,肿瘤的血管扭曲扩张,杂乱无章,血流阻力大,容易形成血栓。并且,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温度不敏感。如果同时给肿瘤和正常组织加热,正常的组织可以通过血液流动,快速的将热量带走。而肿瘤组织血流不畅,散热要差一些。利用这样的原理,可以通过加热,杀死癌细胞,而豁免正常的细胞。
发烧不能治疗癌症发热是我们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并且增强免疫能力,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愈合。一般来说,体温低于38.5℃的发烧,我们都不主张用退烧药,可以让患者烧一会儿,有利于杀灭病原体。但是,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而杀灭肿瘤细胞,需要42℃以上的高温,而且需要至少持续2个小时。如果是这样的全身高温,我们的人体也会受不了,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例如神经功能障碍、脱水、代谢紊乱等等,可能癌细胞还没死,人已经不行了。因为发烧不是局部的,而是全身的反应,如果能够做到只在肿瘤组织中发热,而全身其他器官,特别是大脑不发烧,那是有可能杀灭癌细胞的。所以,我们发明了肿瘤热灌注治疗。
肿瘤热灌注可以治疗癌症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的试验,证实,肿瘤热疗最适合的温度为42.5摄氏度。当肿瘤周边的组织加热在42.5℃的时候,肿瘤内部可以达到48至53摄氏度,而周边的正常组织,一般不超过43℃。通过高温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还可以通过热休克蛋白,诱导癌细胞凋亡。
一般来说,肿瘤的热灌注治疗适用于肿瘤腹腔广泛转移,腹膜癌,阑尾粘液肿瘤,胃癌腹腔转移。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这样操作的,需要在我们的腹腔放置4根引流管,两根为进水管,两根为出水管。通过热灌注的仪器,提供42.5℃恒温的水,持续往腹腔里面灌注2小时,可以有效的杀灭腹腔里面的癌细胞,而不会对正常脏器造成明显的危害。在热灌注的同时,还可以加入化疗药物,增强治疗效果。目前热灌注化疗在临床使用比较广泛,很多医院都已经开展。热灌注治疗于1985年经过美国FDA认证,有人称热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之后,第五大肿瘤治疗手段。目前来说,只适用于晚期的癌症,对于早期癌症,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总而言之,癌细胞怕热不怕冷。但是,癌症患者不能通过发烧来治疗癌症,因为发烧是全身反应,我们的大脑会受不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局部热灌注的办法,杀灭癌细胞,肿瘤热灌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发烧,就如同一场梦魇笼罩在癌症患者的身边,让患者们无所适从。
在抗癌的漫长战役中,发烧可能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但同时也是最不愿意见到的一种并发症了。由于癌细胞对人体的肆意破坏,可能会有五花八门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发烧的情况。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意味着面对癌症一场新的“战斗”打响了。
癌症患者的发烧,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药物烧
部分抗癌药物会直接引起患者发烧,称为药物烧。药物烧的特点非常明显,通常在用药后的一天内就会出现,表现为患者出现怕冷、寒战,继而发烧,体温可达38℃-40℃,给予物理降温、解烧镇痛药处理后多可缓解,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癌烧”
第二种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发烧症状被称作“癌烧”,也是我们最为束手无策的一种发烧类型。这是因为肿瘤坏死释放一些抗原物质而引起发烧,这种发烧多数在下午时较为明显,患者体温在38℃左右,部分达到39℃,可出现持续高烧不退,使用退烧药物体温可暂时恢复正常,但药效过后仍会反复发烧。一旦出现此类发烧,意味着病情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只有控制肿瘤后才能退烧。(注意,这里非常重要,是后文的重点)
3、感染烧
感染烧是癌症患者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发烧类型。由于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有感染的情况发生。
感染性发烧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伴随症状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如呼吸道感染常伴咳嗽、咳痰;消化道感染常伴腹痛、腹泻等。一旦发现癌症患者出现感染症状,不能盲目使用退烧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应该尽快到医院留取血液或痰液标本进行培养,进行相应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症状,患者必须尽快控制感染,避免感染扩散及加重。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外,癌症患者们可能面临的发烧情况还有很多种,每一次发烧的来临,都意味着患者们将要迎来一次挑战。
这样听起来,发烧似乎就是人体内的一只“过街老鼠”,特别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是千方百计要避免出现这个问题的。
真的如此吗?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给癌症患者带来危机的发烧,有时反而能给患者们带来免疫治疗中的机遇!
事实上,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通俗说来,发烧能够调动人体“沉睡”的免疫大军,直接抑制感染病原体的增殖,同时促进适应性免疫T细胞迁移至感染部位,分化为效应T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抑制感染及其他症状的发展。
抛开这些复杂的医学术语,一句话总结就是:发烧能够帮助提升人体免疫效应,更好的应对感染及癌症等疾病症状。再简单一点来说,发烧能够帮助人体消灭癌细胞!
这个看似简单的结论,实际上科学家们花了不少精力才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近日,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Erika L. Pearce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中发布了一篇论文,证实了发烧将增强CD8+效应T细胞的线粒体质量和代谢活动,上调线粒体翻译能力,从而使这类细胞的抗肿瘤能力显著增强。
复杂的研究过程我们就不再赘述了。研究人员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了一次验证:将39℃(发烧状态)的小鼠免疫细胞与37℃(正常状态)的小鼠免疫细胞同样注入患了白血病的不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接受39℃(发烧状态)免疫细胞注射的白血病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给这个实验结果为临床结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发烧能帮助抗癌。现在我们回到癌症患者本身,对于发烧这个不良反应是不是不再那么痛恨了?发烧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正在拼尽全力与癌细胞做斗争,只是被狡猾的癌细胞耍的团团转。
这个时候,我们抗癌的杀手锏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就要隆重登场了。前文提到过,癌症患者之所以反复出现“癌烧”,就是因为癌细胞释放了大量抗原物质,刺激人体免疫全力运转的反应,但狡猾的癌细胞通过一层伪装蒙蔽了人体免疫细胞的追杀。
举个形象的例子,癌细胞大量释放的抗原物质就像我们体内的一场警报。警报刺耳的响起,免疫大军们迅速集结在身体中快速巡逻起来;而狡诈的癌细胞们穿了伪装衣,兴致勃勃的在一边“围观”。这样就形成了一场恶性循环:癌细胞越来越多的抗原物质释放,导致人体免疫越发高速运转,由于癌细胞的伪装机制无法准确剿灭,只能坐视癌细胞的不断发展……
这个时候,一旦撕掉癌细胞伪装的PD-1抑制剂出现,高速运转的免疫大军马上就能把在旁围观的癌细胞们“一锅端”,从而大幅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临床上,有部分回顾性数据证实出现“癌烧”状态的患者PD-1治疗的有效率更高。
所以,当癌烧始终出现反复,也是一个提醒我们的信号:或许使用PD-1抑制剂,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抗癌。当然,发烧也不是越多越好,感染对癌症患者来说非常致命,一旦出现发烧的情况,患者们要第一时间进行排查,排除感染性发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