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记物是与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有关的物质。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由于肿瘤标记物检测简便易行,对人体伤害也小,仅需要血液或者体液就可以检测到早期癌症的踪迹,所以成为体检中大量采用的手段。
肿瘤标记物只是诊断肿瘤的辅助指标。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是恶性肿瘤,也可能不是,有的良性肿瘤、囊肿、炎症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
定期筛查年龄在50岁以上或绝经后近6个月内有异常出血症状的女性,要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约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最常发生在绝经后。绝经后出血、围绝经期不规则出血、不孕症伴随月经不调等患者应高度警惕,先要排除子宫内膜癌。没有症状的女性也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推荐所有年龄≥50岁的女性接受每年一次的子宫内膜癌筛查。
注意:
那么接下来,就跟着互助君一起了解这四类肿标吧!
这些肿瘤标志物,体检时应该查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因此SCC-Ag的作用很多,用作初诊、复发的诊断,以及疗效病情监测都可以。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已经确诊的患者,病情监测是它最主要的作用。
孕激素受体:阳性。这是因为患者如果不切除子宫,需要接受大剂量孕激素来保守治疗。如果受体阴性,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很容易癌症进展。
1/4的女性癌症是子宫内膜癌
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的严重性、病变的范围、对生育的要求和患者的意愿来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或者消除病灶、缓解或者解除症状、帮助生育、减少或者避免复发,其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子宫内膜位于子宫内壁,随着雌孕激素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出现了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1.生育年龄女性长期无排卵,缺少孕激素的对抗,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平时月经周期延长到45~60天,甚至90天以上,更有甚者不用药就不来月经。这样的女性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而且发病年龄早。
2.绝经晚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如果女性绝经年龄≥55岁,子宫内膜长期在雌激素作用下过度增生,容易发生不典型增生和癌变,所以,绝经不是越晚越好。
3.长期口服抗肿瘤药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是一般围绝经女性的1.7~7倍。这类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子宫内膜,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4.约有5%的子宫内膜癌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这类患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要比其他子宫内膜癌患者小10~20岁。
第一,异常子宫出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女性;
第二,35岁以上、具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高危因素或有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史(尤其是患有乳腺癌、结直肠癌、女性生殖肿瘤)的女性;
第三,曾进行或正在进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
第四,30岁以上且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28),同时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女性;
第五,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等)的女性。
引起CA-125升高的良性病变
由于腹膜种植引起的腹水,肠道转移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等。
好消息是,在廖秦平等妇产科专家的努力下,我国已经有了《子宫内膜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专家共识》,也有配套的细胞评价体系,具备了识别、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条件。
“佛系”特点三 靠药物可逆转
糖抗原125(CA125):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相关筛查。→但怀孕、月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也可以引起CA125增高。
它是如何监测病情的呢?
④ 糖类抗原19-9(CA19-9)
此外,医院的标本质量、操作因素、试剂种类和方法学问题等也将影响肿瘤标志物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因此,体检者如遇肿瘤标志物增高,可到肿瘤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对其正常值范围、增高幅度、个人症状和该肿瘤标志物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宫颈腺癌也是腺癌的一种,因此癌胚抗原在腺癌中,尤其是黏液性腺癌中会显著升高
子宫内膜癌看似凶险,却是一个有点“佛”的癌症。它发展较为缓慢,症状比较明显,还可以用药物来逆转、控制癌灶。如何利用好子宫内膜癌“佛”的一面来维护子宫内膜的健康呢?
问题1:
其实我们都知道,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像我们常见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SCC等等,有的人只需要查两三种,有的人却需要查十几种,这些标志物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 癌胚抗原类
1、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80%的肝癌患者有甲胎蛋白的升高。一般肝病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查,以防肝癌的发生。
2、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都有可能会引起癌胚抗原的升高。
二、 糖类抗原
1、CA125是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此外,输卵管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胰腺癌、肠癌、乳腺癌和肺癌也可能会引起CA125的升高。
2、CA50是一种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也属于广谱肿瘤标志物,许多恶性肿瘤都有可能会引起CA50的升高,包括肺癌、肝癌、胃癌、卵巢癌、宫颈癌、胆管癌、直肠癌、膀胱癌等。
3、CA199是迄今为止,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除了胰腺癌外,其他的消化系统肿瘤,以及卵巢癌、淋巴瘤、乳腺癌等,也都会引起CA199的升高。
4、CA724是检测胃癌和各种消化道癌症的化验标志,主要见于胃肠道,对胃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敏感度较高,对胆道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亦有一定的敏感性。
5、CA153是乳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乳腺癌常有CA153升高,在乳腺癌初期敏感性较低,约6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可达80%。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和支气管癌等,也会引起CA153不同程度的增高。
6、鳞癌抗原SCC是宫颈鳞癌首选的标志物,部分肺癌、胃癌、卵巢癌患者该指标也会升高。
7、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鞘糖脂类抗原,几乎总是和CA50一起表达,但两者受不同的单克隆抗体识别。CA242在胰腺癌、胆囊癌和消化道癌的诊断上灵敏度、特异性更高。
三、 激素类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 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对早期妊娠诊断有重要意义,也是诊断滋养层细胞肿瘤敏感度最高的标志物,精原细胞瘤、畸胎瘤、胃癌、胰腺癌、肺癌、结肠癌、肝癌、卵巢癌等,也都可能引起HCG的升高。
2、儿茶酚胺类物质,是一类结构中含有儿茶酚的物质的总称,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香草扁桃酸,以及与之有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有助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四、 酶类
1、PSA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相关的一种抗原,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PSA升高提示前列腺发生病理变化或受到创伤。当PSA>10时,就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
2、NSE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都会引起NSE的升高。
3、AFU即α-L-岩藻糖苷酶,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在诊断肝细胞癌中敏感性好,阳性率高,与甲胎蛋白同时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4、γ-GT即γ-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脏,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对于判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蛋白类
1、细胞角蛋白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是角质细胞中的主要骨架蛋白,共有20个亚型,其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碎片降解后变成可溶性物质而进入血液,即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标志物,敏感性达80%以上。
2、铁蛋白,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铁蛋白,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铁蛋白测定已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六、 基因类
1、癌基因包括ras基因、myc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2、抑癌基因主要有RB基因以及p53基因两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