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问华子,他在体检时,尿常规中的尿隐血阳性,这是血尿吗,可能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华子告诉他不用担心,只要不是持续存在的尿隐血,对身体不会造成影响。华子自己以前在体检的时候也遇到过尿隐血出现阳性的情况,处理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休息。隔一段时间再去复查时,尿隐血就消失了。
排尿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方法,通过尿液,人体可以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另外尿液当中还含有一些营养成分,由于有时候人体摄入的营养过多,导致身体内出现了负担,通过尿液可以将其排出体外。
女性尿血该怎么办
肾脏疾病
排尿时感到不适或疼痛
经常需要小便
如果男性出现尿血的症状的话,很有可能是因为肾虚的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点儿补肾的食物,上黑米,黑豆,海鲜之类的食物对补肾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酗酒,吸烟,饮食尽量清淡一点,不要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不全面,肠胃也不容易消化这些食物。除此之外,最好是可以每天保持八个小时以上的优质睡眠,不要熬夜,也不要过度劳累,不要暴饮暴食,最好是少食多餐。
“妹子啊!外面可冷啊!你还是回去添几件衣服吧”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血尿。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视野(PHF)可见≥3个红细胞(RBC)为镜下血尿(MH)。每1000ml尿液中含有1ml以上的血液时,尿液颜色肉眼可见的改变,称谓肉眼血尿(GH)。一般<5RBC/PHF者一时查不出原因的不轻易诊断为血尿,5~10RBC/PHF者,如无症状,也应长期严密观察。当大于10RBC/PHF时毫不迟疑诊断为镜下血尿。需与血尿鉴别的: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某些食物、药物所致红色尿,如利福平、氨基比林、卟啉、胡萝卜等。女性要除外外阴部及阴道出血误认为血尿。
在人群筛查中,无症状镜下血尿(MH)为2%~13%。其中有1%的概率泌尿系肿瘤被漏诊。在MH的人群中,泌尿系肿瘤的发病率为2.6%。在膀胱癌患者中出现MH的占6.4%,比将来演变为肉眼血尿(GH)的预后要好,一般认为由MH→GH,滞后3个月左右。
该病又称良性家族性血尿,电子显微镜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红细胞可以漏出变形,属良性家族肾性血尿,以女性为多,无明显临床征候,仅需调整心态,对症处置。据报道,无症状镜下血尿,肾穿病检该病占26%~51%。因此,对镜下血尿要理性对待。 笔者1973年在上海华山医院进修期间,接诊一位中年女性,主诉突然出现无痛性大量肉眼血尿,入院。其他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均无参考价值。膀胱镜检查,见左输尿管口喷血,暗红色。逆行肾盂造影:见肾盂内充盈缺损(血块所致)。输血、补液后手术探查左肾,切开肾盂吸净积血,未见肿瘤,只见血尿来自上盏,决定行左肾上极部分切除术。术后血尿停止。病理诊断:左肾上极局灶性炎性改变,肾微小血管破裂出血。本例提示:大量无痛性肉眼血尿说明泌尿系统病变的存在,要实时作出鉴别诊断,明确良恶性,慎重选择治疗方法。此后曾见报道,类似本例患者,盲目将出血肾切除,病理仍是局灶炎性改变。提醒医生,除非有绝对指征,不能冒然切肾。 肾下垂。当人体瘦弱腹膜后脂肪减少,不能固定肾脏,当立位或活动时肾下垂至致输尿管打折,尿引流受限,而肾内压增高、充血出现血尿。当头低脚高位使肾恢复正常解剖位置,血尿消失。对长时间不明原因的血尿,首先要除外肾下垂引起的血尿。
同时性双输尿管癌引起的血尿。有一年轻女职员,因间歇性无痛肉眼全血尿, CTU印诊右输尿管中下段约0.5cm占位病变。输尿管镜取病理为恶性,予右肾输尿管根治切除,血尿消失。不过半年,再现血尿,复查第一次CTU左 输尿管中段亦有占位改变,输尿管镜检确诊。只能保肾,用钬激光去除肿瘤,留置双J管,定期复查局部。 文献报道,上尿路双侧发生肿瘤占1.6%~6%,6个月内双侧同时发现肿瘤称同时性;>6个月即为异时性肿瘤。提示我们成对器官发生血尿,病变有可能是双侧的,切勿漏诊。治疗时要顾及对侧以及总肾功能。 一位老人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一个月出现间歇性肉眼血尿,总以为术后创面未愈,对症治疗。此后予以膀胱镜检查,创面愈合良好,却见右侧输尿管口喷血,逆行肾盂造影诊断为肾盂癌,行根治切除。说明某种疾病可能合并泌尿系统肿瘤,术前应全面检查,及时发现。 因怀疑“息肉”不做病理的血尿。56岁女性,右腰腹部胀痛不适,B超诊断右肾积水,尿常规红细胞(++),就诊于某医院 。医生予以输尿管镜检查 :右输尿管中上段见一“息肉”样病变,约1.0cm,置入双J管。医生说息肉属良性,无需病理检查。两年后,肾积水加重,经多家医院检查,右输尿管狭窄段已4~5cm,右肾功能严重受损,诊断:右输尿管癌、肾积水,行右肾输尿管根治切除。病理诊断:右输尿管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侵及肌层。 本例首诊医生若能实时取病理明确诊断,怎能如此结局。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主观臆断并不能代替科学,反映出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3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