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约有8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严重的背痛。 背痛的确是个非常恼人的问题。它就像身体被下了诅咒,一旦有了一次背痛的经验,这辈子它就如影随形的跟着你。当身体劳累或从事某些动作的时候,它就会毫不留情的啃噬你的身体,让你无法正常工作,无法享受生活。
但是情况真的是如此让人挫折吗?我身为专攻脊椎复健的专科医师,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实证发现,高达九成的背痛,其实都可以靠着日常生活中正确操作自己的身体并改正偏差的生活习惯,获得明显的改善。
颈椎病引起的后背疼痛
弯腰、举重物要屈膝
回到背痛,由于胸椎结构上相对稳定,所以引致背痛的原因,多由于肋骨和椎骨,或相邻椎骨之间的关节出现紊乱,失调或错位。背痛的出现,多与生活习惯和不良姿势有密切关系:如寒背长期低头工作、经常单侧使用臂力提举重物,或者躯干长时间处于旋转的姿势(工作间计算机屏幕侧向一边),或外伤有(如撞车)。任何年龄人士都有机会患此病如果有以上症状,患者需要接受一般的内科检查。虽然内科检查未必能发现脊椎的异常情况,但对于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如骨结核和肿瘤骨转移是非常有帮助。内科检查后,找不到明确的致病原因或舍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据,但大家不用太担心,始终不良的工作姿势而引起背痛的机会,应该比患上肿瘤的机会大。
坐着和站着时,背部都会承受较大压力。正确的站姿应是保持头部、颈部和胸部挺直,骨盆向前,同时收腹收臀,从而减少背部的压力。坐着的时候,也要挺直上身,让脊柱尽可能贴近椅背,膝盖要略高于臀部。
中风 痛经 推拿 颈椎病 睡眠 肩周炎
整天盯着计算机看,久坐缺乏运动,造成颈椎与腰椎曲线变形,背痛如影随形。
背部、腹部锻炼同样重要
当寒冷的状态时,如果保暖不足,抗寒基本靠抖,肌肉长时间收缩(产热)会发生肌肉过度耗氧,组织缺血也会发生炎症,这也是中医所说的风寒痹症。所以,从发病机理上看,长时间动的过多和不动的状态对于我们的肌肉系统来说都是灾难,而肌筋膜炎就是筋膜和肌肉纤维由于过度劳损发生了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的局部(非细菌性)炎症。
日常生活中,发生颈肩部疼痛,腰背部疼痛的朋友非常多,其中大部份是属于肌肉筋膜疼痛,这些症状往往是长期疲劳或反复操作性损伤导致,有一部分在寒冷的因素诱发下也会发生并且加重,所以中医学认为是风寒湿邪气入表,阻滞经脉,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区别。
如果平时总背比较重的背包,应注意经常调换受力的肩膀。
其实脊柱的力学因素非常多,但是无论是腰部内部的平衡和外部的平衡,都要求腰部的力量非常强壮。
还有,贫血方面的症状,血液系统的很多病都可以引起贫血,大多数病人都会做一些血液生化以及骨髓方面的检查,通过检查就能够初步判断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
整天低头看手机,造成颈椎变形早衰,胸椎前卷淤塞。
这里只推荐几种常见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案,大多数人都可以练习。
膝盖要弯曲
生活中太多人有腰疼毛病了,很多人急性扭伤后才知道,腰背肌锻炼是多么重要。
肩周炎引起的后背疼痛
肩周炎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这样严重的情况,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常见的腰肌劳损、睡姿不对。比如说搬运工人,每天用腰背出力气,肌肉和韧带就容易损伤,如果工作量一直那么大,疼痛很难减轻。每次按摩、休息后会缓解,若是继续工作就会疼痛。
这里疼痛可能会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因为这里对应的是心脏,可能是因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要是心脏有问题,不仅是后背,有时候身体左半边的肩膀或者手臂都会有疼痛的感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几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发生肌筋膜炎,而有明显症状的肌筋膜炎患者占慢性疼痛病人的95%,其中老年人和运动员发生率特别高。典型的肌筋膜炎的症状是肌肉僵硬,压痛,有的肌肉摸上去有条索样增生,用力按摩这些肌肉时会产生酸胀、疼痛,甚至有放电样感觉,久坐久站,甚至睡久了都会发生酸胀疼痛的感觉,运动一下好一点,再时间久了又痛,这就是肌筋膜炎的典型症状。
1.心绞痛,压榨感:心绞痛发作时,心脏发出的预警信号有可能传导到心前区,也有可能传导到左肩、下颌甚至是背部,造成背痛。痛感是压榨性的,且会伴有大汗淋漓、胸闷憋气、心慌气短等情况。不适持续时间约2~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有所缓解。
2.心肌梗死:剧烈且持久心肌梗死的疼痛会更剧烈,可伴有出汗、晕厥;持续时间更长,可达1小时,甚至数小时;另外,经含服药物,多不能缓解,症状持续存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女性患者容易出现不典型心梗,疼痛不明显,但有其他的伴发症状,比如呼吸困难、晕厥、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因此,有“三高”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一旦出现这些不适,一定要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3.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感: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疼痛大部分是从前胸传到后背,症状是几秒内出现的胸部、背部或者腹部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有濒临死亡的感觉。还常伴随高血压,尤其是两侧手臂或双下肢血压差别很多。
1.十二指肠溃疡:有Hp感染;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喜欢喝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的人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高发人群。规律性、周期性的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表现,而十二指肠溃疡往往是饥饿痛,空腹时疼痛厉害,进食后可以减轻,此外,还可伴有泛酸、烧心,甚至恶心的症状。如果仅仅是上腹部疼痛,后背没有疼痛,那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在球部前壁;如果是出现后背痛,那么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发生在球部后壁。发生溃疡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出血、穿孔、梗阻现象,反复发作甚至还有癌变可能。
2.胰腺炎:经常暴饮暴食、饮食过于油腻的人,酗酒,有胆结石的病人都是胰腺炎的高发人群。95%的胰腺炎病人会出现持续性腹痛,其中一半以上可能会出现后背痛,且疼痛在仰卧时加剧,弯腰屈膝时减轻。同时还可伴有全腹胀满,恶心呕吐的情况,饮食减少也不能缓解的情况;亦或是持续性的发热,普通退烧药无效的现象。胰腺炎在轻症时若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容易转化为重症,此时,可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以及胰腺自身的坏死感染,甚至死亡!
1.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因骨量减少而引起的,以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骨骼退变。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即可出现骨头疼痛,疼痛往往是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稍有减轻,伸懒腰或久站久坐时加剧。疼痛持续久了,会出现变矮、驼背、脊柱畸形的情况,并伴随胸闷、呼吸困难、腹胀、便秘等内脏功能障碍;更有甚者,打喷嚏、咳嗽会引发骨折。
2.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由于关节退行性变,造成关节软骨磨损、破坏,使钙等矿物质游离出骨形成骨刺,进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当骨质增生发生在脊柱,椎体周围的骨质增生比较大,刺激韧带软组织的时候,就有可能引起背部疼痛这种类似的症状。属于持续性隐痛,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加重后,关节出现肿胀、积液、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是关节变形。
背部放一个靠垫,能减轻肌肉压力,特别是上班族,能更好的避免腰背受到损伤。